世界上最耗费生命的事莫过于当了一名中小学教师。因为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没有多少学术研究的成分,没有多少可以提高发展的空间。所以,当的时间越长,越觉得是在浪费生命。
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一以贯之的生活,周而复始,使得教师就像蒙着眼拉磨的驴,像埋下头耕田的牛,几十年下来,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而老师还在原地踏步。全社会都在歌颂老师,说他们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把老师架在道德的顶端,接受全民的拷问。社会在巨变,老师们多数在原地打转,以至于过不了多久,才出大学校门的新鲜、自信、自豪,很快就会被摧毁殆尽,老师不再是那个学生们心底崇拜的无所不知的智者,反倒成了一个处处跟不上时代前进脚步的low者。
如果教师只是埋头于教学,而不注重教育,那被社会遗弃被学生遗忘的速度会更快。正如杨林柯老师在他的新作《没有教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一文中所说,教师“没有精神的内生长,甚至没有内在的痛苦挣扎,外生长是不可能的。就像一棵树,根系不发达,外面也长不大”。他还说,“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人,重术而背道,路会越走越窄,教师也会成为可恶的人”。其实,何止语文老师,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所有老师,如果两眼只盯着考试、分数、名次、荣誉,那再怎么折腾,都是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再怎么辗转腾挪,也将丑陋无比。
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今天还觉察不出你的恶,但假以时日,他们会发现原来只顾教学生做题技巧、答题套路,只管提升教学成绩的那些老师,充其量只是某个流水线上的一个技术员,你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高尚崇高,只能算是谋生,丝毫引不起他们一丁点的尊重和景仰。因为你没有带给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灵魂的思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生路上,我们遇到过好多老师,哪些老师对我们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绝不是教我们做题技巧、考试拿高分的老师,而是那些影响我们思想、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老师。
教师这个人数庞大的群体,既被寄予厚望,又被步步紧锁。这个群体,生存的空间逼仄狭小,越活越抽抽,越活越猥琐,越活越乏力。每天须臾缠身的事是,做题,出题,研究考试,听报告,上传各类材料,应付各类检查。上课是正经事吧?上课都在干什么呢?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带领学生一起猜测出题人的意图,一起研究考题的特点,一起总结答题套路和技巧,揣测人心成了正经事的核心。这样辛苦的结果是,疲惫不堪,效果不佳。因为师生完全丧失了自我,而像一台被骟了核心的机器。教育应当是一个生命感染另一个生命的过程,现在,要感染别的生命的这个生命,已然不是生命了呀!在有些当权者眼里,这个群体的身份就是一个下人。
多数老师的恶绝不仅仅体现在迎考备考的那一年,而是几年一贯制。黄彦彦老师说得更是一针见血,“高一考高三的题,高二考高三的题,高三还是考高三的题。等于上了三年高三语文”,这样的课堂哪里还有什么趣味可言?生命的体验呢?思想的共鸣呢,灵魂的碰撞呢?这些课堂上本该有的精彩,恐怕在我们老师的梦里都不会有吧。
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意义呢?以前有人提起过一个词,“职业倦怠”,这个词用在教师身上不合适。因为多数教师本身,从一开始就不够警觉,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准确认知,放任那些违背人性、违背教育规律的倒行逆施在校园里课堂上大行其道,而自己只甘心做一只被放入温水里的青蛙。现在,青蛙在温水里待时间长了,有点累了,觉得没意思了,倦怠了,要我说,活该!
怎么摆脱这种无趣无味无意义的生活?用一句老话讲就叫“幸福不会从天降”,用现今一句潮语说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里的这句名言,可以作为教师群体弃恶从善的指导性纲领。对那些违背人性、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就是说教师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得靠我们自己争取。倘若坐等官老爷开恩,无异于与虎谋皮、痴人说梦。唯有我们自己甩开膀子,义无反顾,尊重人性,尊重规律,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才能觉察到教师职业的美好和崇高。
“坠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多少终生从教的人,在职业生涯的末端,会感叹忏悔。可是我们不仅需要忏悔,更需要提早行动,回归教育本质,尊重生命,拒绝苟且,才能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