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的内在诱因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4-08-20 11:25 被阅读0次

    1

    人的精神世界,不管是它的感性部分还是理性部分,本身并不全部对外开放,而是要依靠语言,包括借助于肢体和表情语言跟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

    但是由于语言的工具性质,语言的游戏性质(并非指语言的不够严肃,而是指语言并无确定的规则和本质),语言的不完备性,以至于人无法用各种可想象得到的语言,传达较为完整的个人精神内涵,于是每个人至少是半个精神“黑箱”。

    2

    促使哲学向语言学转向的天才维特根斯坦告诉人们:世上的误解,大都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上的误解,世上的争论,也大都是名词和概念之争。不同人口中说出的同一名词或概念,相互之间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实际上并无完全重合的对应关系。事物也没有共同的本质,只有概念的家族相似性。同样的一句“今天天气很好”,在张三和李四口中道出,其隐含的意义往往大不相同。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除非交流的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彼此间的精神距离往往远大于身体距离。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在形式上给自己壮胆,排解精神表层的孤独。有时候,人与人彼此靠得越近,他们之间的陌生感和异己感就会越深。鲁迅似乎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要远大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差距。

    3

    于是人要折腾出XX主义,召开奥运会,拍摄动作片,发动战争,因为战争是世上为数不多的,让人在情感与野性的发作中,忘却彼此的隔阂以及差距的,用来排解精神与身体孤独,用牺牲肉体安全,换取精神安全的手段和避难所。至于人类天性中的野性,人性中的生本能和死本能,除了可以通过合理渠道宣泄之外,是永远也无法清除的,一旦人类没有了野性,离开消亡也就近在咫尺了。

    4

    记得上个世纪有几部电影有一句话,就是:“战争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在不再非要依靠战争才能夺取生存资源,才能延续人的生存的现代社会,战争之所以依然无法消除,除了许多人陷入思维惯性,无法摆脱路径依赖之外,究其深层原因,就是战争可以让战友们,暂时忘却彼此之间的精神差异与隔阂,消除人精神深层的孤独感。

    所以战友之情,往往相较文人或思想家之情更容易建立,也更加令人难忘。战争也容易被人视为让人勇敢,激发人自我牺牲精神的“正义与高尚的行为”。

    5

    东方的佛教、儒教和道教几乎不鼓吹战争,佛教更是一种内求与退守的宗教。如佛教这般的宗教,在战争机器面前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至于今天的印度人,他们似乎已经在自己的佛教信仰中,混杂了西方强势与进取思想的成分。今天的他们,一般不会像上个世纪面对日本侵略军时,听任精神领袖甘地的呼吁,准备无畏地任小鬼子宰杀而选择不反抗。

    6

    当人的精神和身体欲求真正获得自足,那么人的野性和动物性也随之得到驯服,否则就要通过宗教、游戏或战争的渠道进行释放。因为进入宗教是需要门槛和毅力的,所以权力让人们更多的是在游戏和战争之间选择。如果非要在游戏与战争之间两选一的话,理性人会选择游戏。

    看看人们观看体育赛事时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或球队如痴如狂的作派,看看网上隐姓埋名的叫骂和喊打喊杀,就能够知道许多人是潜在的战争狂了。

    再说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为街头混混打架火并叫好会被人认作是不体面,或者叫好者自己有深重的罪感,但是除非战争中的一方,如希特勒军队或日军那样杀戮过分,超出人们心理承受的范围,为战争中相对有底线的一方叫好,总是可以找到“合理”与体面的借口,至于为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加油,基本上具有了道德上的荣光。

    而且当人的精神和身体欲求无法自足,又没有内求的宗教的约束与引导,游戏也无法选择或提供人足够的吸引力,那么战争或暴力的气氛就会增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战争的内在诱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aj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