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堂哥相亲成功,姑妈家特意准备了晚宴。包括家里的伯伯、叔叔都前来赴宴,我也被拉了过去,因为过不了多久就该轮到我了。
饭桌上大家都在讨论那个相亲的姑娘,那是镇上另一户教师人家的女儿,出身干净,性格温顺,受过同样的高等教育。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份不错的婚事,纷纷赞叹姑妈提前收了个好媳妇。
晚餐进行一半的时候,所有人不约而同的谈论起婚姻这个话题来。长辈们一口咬定,幸福的婚姻就是门当户对的选择,但凡违背此道者都不会有好下场。为此,他们还特意把镇上的失败婚姻,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的离经叛道故事挨个翻了出来。在座的晚辈几乎没人说话,他们要么正襟危坐,要么就忙着给长辈盛饭。
关于恋爱和婚姻孰轻孰重,在座者为此争论不休。年长者认为婚姻就该遵从父母的意愿,他们还沉浸在过去的门户观念里,尽说些老生常谈的俗话。他们认为两个家族在金钱财富名望声誉上对等,那么他们的子女结合后也必然会十分幸福。长辈们都以此为金科玉律,持这种思想的大有人在。女人们虽然思想有所放开,但仍旧在婚姻态度上摇摆不定。她们虽然亲身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自由恋爱,心满意足的走进婚姻殿堂,这原本是很好的模范效应,可就在她们的子女成年之后,却忽然一改年轻时候的放纵叛逆,反而变得保守、忧虑。她们收起过去的激情、浪漫、怦然心动,开始装作一副过来人的模样,语重心长的说教起来。她们年轻时激进,轻浮,放荡不羁,可一旦等到子女们谈婚论嫁,却变得格外小心翼翼,生怕会惹出什么乱子。一时间,整个餐桌上充满了那些陈词滥调字眼。大人们嘴里虽然不断的提到爱情以及婚姻,但却对幸福一无所知。
期间,我的姑父情绪激动,已经站了起来,他自豪的向所有人宣布,
“我已经准备好了房子和汽车,现在就只等他们安定下来,我这辈子也再无牵无挂”
在座者无不赞同这种做法,并顺此往下聊了更多。我不想再听下去,于是偷偷躲到了客厅里。关于爱情我虽没经历过,但心里却一直有个标杆,我理想中的婚姻应该是另外一副模样。
那是一件陈年旧事。大概两年前的时候,我还在南京念大学,由于学校课程松散,平时拥有大把闲暇时间,趁有空时我就到处跟着朋友们游山玩水。那时候我一个湖南同学正准备回老家避暑,他邀请我去乡下住几个晚上,我几乎没想就答应了。
那是个并不富裕的地方,位于平江县童市镇铜子坳村,与我的家乡相隔甚远。虽说到了现代,交通便利,朝发夕至,可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人一旦踏入陌生之地仍旧会感到害怕、孤独,尤其是在碰到一群只会说纯正土话的外乡人时,心里头更是毫无归属感。
原先我以为同学的老家就在镇上附近,可远远不是。那是个极其偏僻的地方,要从县道的某条口子上拐进小路,然后沿着刚修的水泥马路一直往深山里走。这条路不知通往何方,弯弯曲曲,忽高忽低。我坐在摩托车上,从成片的稻田穿过,然后又驶入联排而建的村庄。
刚开始时,一路上都是相似的景色,道路两旁密布着白花继木、青竹以及柘树,还有不知名的花草树枝,它们从泥土地里伸展开来,一直蔓延生长到马路之上。就这样差不多走了半小时后,我快要分不清东南西北。然而就在此时,车子忽然拐进了一条更小的岔道,然后又急速从山脚往山顶冲刺。在这样来回几次之后,我终于到了同学老家。这是块真正的贫瘠荒芜之地,四周到处都是未经开化的山丘,当中许多还保留着其原始样貌。这些不高的山头成片相连,高低不平,绵延起伏,犹如翻天巨浪。偶尔在两座断开的小山之间,是狭窄凶险的悬崖峭壁,下面必有湍流急涌,惊涛骇浪。
我在这个同学家里逗留了三天,颇有点远离主流社会,回归原始山林的错觉。在那儿,既找不到消遣娱乐之所,也发现不了稀奇古怪的事儿,一切都显得既缓慢又沉闷。白天我只能待在家里观看电视,只有到了凉爽的傍晚才出门散步。我沿着晒得结实的泥巴山路往深坳里走,但很快就发现那儿毫无乐趣可言,除了死气沉沉的山丘、水塘、茅草,以及偶尔见到几个古稀老人外,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等到第二天晚上,我再也没法忍受,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我的同学看出了端倪,就对我说,
“明天早上我带你去一个老人家里做客,等你到那儿后,就会明白什么是平平淡淡的爱情”
我对此话将信将疑,但想着既然无处可去,倒不如碰碰运气。
第二天清早,我们就动身出发了。老人家的住所在两公里以外,当我们赶到的时候太阳刚好照进山谷之中。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间极其简陋的住所,外墙是由大块大块的黄泥巴垒积起来,其中朝西的那面已经跨掉了一半。房子建在半山腰上,后边是密密麻麻的竹林和茶树,屋前则是垂直而下的十米深长坡。长坡往下,是连片的稻田,一直通到山谷的另一头。要到达那儿,我们得穿过一条狭长的山道,山路两边长满了松树和鱼腥草,地上铺满着针织落叶。进屋之前的空地被划出来两块菜园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种满了辣椒、茄子、丝瓜以及长豆角。
我们率先见到的是一个年长老妇人,大概九十岁高龄,正坐在门口的矮板凳上闭目养神。她神态端庄,举止温柔,虽穿着棉麻粗布,但由始至终面带善意。这打破了我以往对农村妇女的印象,我想着就算是在大城市里,这样的老人也不多见。
我的同学赶紧凑上去跟她打着招呼,他们之间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之后老妇人才如恍然大悟,招呼我们进门。
“她的耳朵不好使了,如今连思维也变慢了”我的同学转身跟我说。
我们跟着老妇人进门,然后她就直奔里屋泡茶去了。我四处打量这个地方,中堂很暗,没有开灯,大厅里只有几张板凳和一张躺椅,地上连个像样的电器都没有。
“她一个人生活吗?”我问。
“她还有个老伴,可是中风在床,已经二十年没有下地了”
“那她的子女呢?”
“她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不过都搬出去了,如今乡下就只剩他们两个”
“那她平时是怎么生活的?”
“刚才进来的时候你也瞧见了,乡下人的生活非常朴素,那些茄子、丝瓜、长豆角,这些足够一个老人家半个月的生活”
“难道她一直待在这吗?”
“你猜对了,她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将近七十年”
我大吃一惊,深感意外。七十年!整整七十年呀!我想不明白这儿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能让她一待就是七十年。她远离热闹繁华的城市,一直守在如此凄凉荒僻的角落,竟然与世隔绝,对外界一切变化全然不知,想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浑身颤栗。她终日待在这儿,与山丘大地、鸟兽蛙虫为伴,每天的生活简单至极,究竟是如何熬过那些日复一日的无聊岁月的?
就在我们聊天的这会,老妇人已经把茶水端出来了,那是本地一种极为常见的茶叶,略苦却带点清香。
老妇人傍着我同学坐下,同他说了些我完全听不懂的话。一会后她又望向我,用十分纯正的乡土口音问,
“你是哪儿人?”
这句话我大致猜懂了,我回答说,
“苏州”
老人家楞住了,我以为她没听明白,于是又说了一遍。
“我娘家也是苏州的”老人家颤颤巍巍的告诉我。
“您是苏州的?”
“对,苏州”
她显然有些激动,可是脸上却看不出任何变化。也许是因为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这种突然而来的兴奋不会轻易表现在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脸上,可我还是感受到了。
老人家接着说,
“我十七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苏州”
我的同学在一旁翻译。
“那时候我在一个工厂里做事,领班的组长对我很好,总是偷偷给我塞东西吃。后来我就跟着他到了湖南,再没离开过”
老人家很开心的同我讲述这些,像个孩子般幸福,完全是把自己的终生托付给了一个对的男人。
这时,就在我们聊天的间隙,突然从旁边的里屋传出来一个声音,那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哀叹,仿佛一个卧床久病不起的人的挣扎。
我吓了一跳。
老妇人停止说话,立马起身朝里屋走去,我们也跟着站了起来。
后来响动越来越大,再往后就索性变成了一连串可怕的、急促的咳嗽声,那个人仿佛快要喘不上气来。
我们壮着胆子走了进去。
那是一间阴暗的偏屋,屋子里没有一丝光线,只有依稀的太阳光从大厅处回射进来。屋内简陋不堪,家徒四壁,还带着强烈刺激的酸腐臭气。靠墙的地方摆着一张大木床,床上躺着另一个垂垂暮矣的老人。
“那是她的老公,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我的同学告诉我。
我瞧见老妇人吃力的爬上木床,然后把老人的身子翻过来,顺着颈椎骨一直往下按摩。
“她的老公二十年前染上了中风,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到现在恐怕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
老妇人没听见我们说话,重复着按摩动作。
“她每天都是如此吗?”我问。
“可能吧,在这个深山谷里,再没有别人能够帮上忙了”
“要是他们当中有人先去世呢?”
“那我估计另一个也活不长久了”
我们就一直站在门口发呆。
几分钟后,老妇人把丈夫的身子放直,然后开始揉搓手臂和关节穴位,这样的动作她肯定已经重复了成千上万次。她守在丈夫身旁,始终盯着他看,眼里只有那个揣着微弱气息的老人,仿佛把自己的生命也融入了进去。看得出她挚爱这个男人,经久不衰,矢志不渝。
我凝视着这对夫妻,感到既悲哀又心酸,心想爱情的力量竟如此之大,真叫人惊叹!
我站在门口一直在想,当初他们是如何相识相爱的,在那个信息和交通极度闭塞的年代,老妇人是如何舍得抛弃家族,甘心来到这么一个山谷当中,耗尽毕生来照顾这么一个平凡普通的男人?他既无魅力,也无财产,更无显赫家世。
七十年前,一个苏州女人什么都不要,或许只因为天真的崇拜就牺牲了所有。她抛弃家族,背叛父母,从千里之外的富饶东边一直跟到偏僻的湖南乡下定居。她不仅要照顾这个男人,更是为他生下了7个子女,然而等到晚年后,却还要继续遭受孤独困苦之罪。七十年,她究竟是如何熬过来的,难道她就没有半点悔恨之意,没有半点思乡之情吗?
也许她跟着这个男人,从七十年前就许下了终生。她爱他,视他为生命里的一切,除了这个男人,她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奢求,只要有他在身边就好。这个男人就是一切,就是她努力活下去的一切,就是她日思夜想,长相厮守的一切。七十年前她就深爱着他,并且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那时,我心头一酸,突然很想哭。
后来整个一天我都心事重重,满脑子里都想着那对耄耋老人。困惑着爱情既如此复杂,又如此简单。对于上上一辈的爱情,他们仿佛什么都没有,但又好像拥有了全部。可能他们才是那些真正看透了婚姻真谛的人吧。
第二天清早我就离开了那个荒芜山沟。但我把两位老人的故事一直藏在心里,并以此当做终生婚姻指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