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头,穿着长风衣,戴着黑色沿边帽,低着头默默在黑暗中行走的杀手就这样帅气地出场了。高对比度的打光勾勒了他硬朗的线条,金属感强烈的电子音乐营造出一种大佬出场的酷炫质感。整段杀人过程干净利落,人狠话不多,交差的时候一句:“老板,搞定”更显凌厉。然而下一个场景,杀手竟然跟雇主谈论起投资楼盘问题来。楼盘投资亏本,无法交上尾款的雇主请求杀手杀了他想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巨额保险金给自己的妻儿,然而杀手却以“一天之内不能干两宗亏本生意”为由拒绝了,让雇主自己想办法去死,转身离去。
这个三分钟的开场非常成功给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杀手立了范儿,树立了一种类似于杀手里昂的凌厉寡言形象。片头过去正片开始时候,杀手Bart竟然和老婆穿着花花绿绿毛领子的艳俗睡衣,一脸苦相地讨论着生意不好收入减少的问题。这时候,观众内心的原本人设预期瞬间崩塌,一前一后在摄影打光和表演风格上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黑色幽默效果,拉近了观众与影片角色的情感距离,同时也为这部影片定下一个幽默的调子。
不得不说,尽管这个开场的设置并不是非常出彩,却十分精确地达到了导演预期的反差效果,于是,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情节就在这份黑色幽默和荒谬世界中展开了。
《买凶拍人》是彭浩翔执导的个人首部剧情片,当年的彭胖仅以50万美金的拍摄成本,便创作出了这样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彭浩翔不是那种电影专业出身的导演,因此,他的路子很野,很容易俗套,很不不加修饰地袒露私货,很坦诚低俗,同时也很容易陷入低俗。彭浩翔本身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大放异彩的时候正是港片辉煌的式微期,当港片的衰落已成定局,他便成为了那批北上中原,靠着“人傻钱多”的大陆观众基础谋划着“捞一笔”大计的导演。无论是从电影技法还是个人境界,彭浩翔绝对不是那种能称得上是“大师”的导演,甚至他跟这个词一点边儿都沾不上,哪怕成了匠型的流产线导演,他也慢慢变得不那么入流。
然而,如果不去讨论彭胖后来的发展,仅针对《买凶拍人》这部影片来,它绝对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良心之作。这部充满了戏谑和段子、低俗和荒谬的黑色幽默电影,哪怕是如此低廉的成本和粗糙的质感,但它有足够出彩的故事构架,设置了足够有趣的人物形象,同时又在一开始奠定了这种对雇凶杀人习以为常的世界的荒诞,反而制造出一种微妙的反乌托邦情境。不仅如此,它是彭浩翔私人欲望的宣泄,是不同元素混杂的疯狂实验品,也是替电影人对电影的一次告白。
小时候,彭浩翔他妈妈以为他是轻度智障欲送入特殊小学,但后来医生检测他是个智商135的资优儿童。哪怕没有医生的测试也能看得出来,彭浩翔是聪明且懂得投机的。
将强烈反差的两个人物捆绑为搭档一向是电影制造戏剧冲突和笑料的惯用手法,一个是明哲自保、孤僻凌厉的杀手,一个是胆小傻气、心怀梦想的不入流小导演, 而二人之间的搭档合作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了二人的状态,阿全从只能打杂的副导演变成了具有实权的导演,Bart则从一个困惑“杀手是什么样子”的杀手过渡成了“演出一个杀手”的演员。
不仅如此,自带接地气属性的彭胖非常懂得迎合观众心理,他娴熟地运用一些港片特色的恶趣味小机巧去满足作为窥视者的观众,并设置了很多有趣的笑料和包袱增强荒诞感:比如在Bart在更衣室与马太太谈生意时,那带有浓重窥私性质的俯仰角镜头;比如第一次杀人后阿全情绪爆炸与Bart争执时被警察敲车窗,以同性恋的借口搪塞;比如在Bart家吃火锅时,岳父岳母各自带有极度私人情绪的杀人请求;比如在为了满足顾客的窥私欲,在被杀对象头上佩戴主观镜头来记录他们临死前的真实反映;提出杀人积分,杀满30单送免费杀人服务一次;恶搞吴宇森电影的放鸽子桥段,由于只有灰色鸽子就用油漆喷成白鸽;扮演双枪雄的老哥一系列过于夸张的表演想法……等等等等主线剧情之外耐人琢磨、博人一笑的小情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幽默元素,并且立住了大量的配角人物,使其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靠人物出演微博搞笑排行榜的段子拼接而成的大杂烩,整个故事剧情紧凑,入戏极快,前景铺设简洁讨巧,影片进行第11分钟即点出了“买凶拍人”的主题并介绍了关于这一想法的前史,整个剧情发展阶段的推进都是极有层次和说服力的:
1、 生意越来越难做的Bart好不容易接到马太太的单子
2、 马太太被人拍下性爱视频并制作成光盘在地下碟市传播
3、 为了泄愤马太太要求Bart拍下杀人视频
4、 毫无经验的Bart难以兼顾拍摄和杀人,迫于经济压力决定找助手
5、 找到傻乎乎、便于控制并且电影专业的阿全,将其发展为搭档
6、 二人搭档的杀人视频一炮而红,圈内闻名,从此单子源源不断
7、 由于二人名气太大,杀手市场应运而生了模仿者
可以说,整个剧情线路都是逻辑完整、顺理成章的。主线剧情之外,导演还讲清楚了Bart作为一个杀手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妻子、面对岳父岳母的尴尬和头疼,透露出了心怀梦想的阿全在实现电影梦过程中的挫折与对美智子由同情到爱情的心路,丰满了对两个人物形象。
其中一场戏,Bart带阿全回家吃饭,酒醉之时说出他最喜欢的是独行杀手阿伦.狄龙,然而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压力、宠爱的妻子及其奇葩的父母,都使得Bart无法成为真正的“独行杀手”。而在后面有一场戏,Bart独自坐在暴发户式审美俗气的客厅,看着阿伦.狄龙的海报,感概着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到像他那样酷的杀手了。这时候,海报上的阿伦.狄龙对他说,电影里想装酷多容易,但电影里的杀手只需要装酷,却不吃饭,现实中的Bart才算酷。这段十分具有新浪潮质感(也可能是因为阿伦.狄龙说的是法语)的超现实对话,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点明并升华了影片的主题,电影中的杀手尽管看起来那么酷,但都是假的,现实中他们也必须面临着琐碎的杂事,在某些压力下为了某些东西也不得不低头,不得不谄媚,这才是生活。而这也指出着Bart本质上也不是影片开头那样的杀手,对他而言,杀人只是谋生的一个职业,而那身酷炫的风衣,黑色沿边帽,其实只是他扮演的阿伦.狄龙,是他心目中所谓“杀手”的理想形象。所以实际上,无论是Bart也好,还是其他人,其实潜意识里的杀手,风衣才是本体,Bart只不过是某个套进去的人罢了。
而阿全这个人物,可能才是导演真正想着重描写的,同时也是最令人感动的。相比于Bart迫于家庭和经济压力做杀手赚快钱,从世界电影最高学府的纽约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毕业五年的海归高材生阿全却只能做着打杂的副导演工作,跟组去拍一些三级片,工作不稳定且收入无着落,为了钱还被迫贩毒。但是,他却拥有自己的导演梦想,他的房间里贴满了著名电影的海报,摆满了电影杂志和相关专业书籍,有专业的剪辑工作台、电视碟片机和私人的碟片收藏,还有一个印有“DIRECTOR”的靠椅。第一次拍摄杀人影片后,当他意识到不是演戏时,情绪非常不稳定,然而后来阿全明知道是真杀人反而却越做越带劲儿,就是因为他第一次在电影方面有了自己具有独立创作权的作品,并且他的作品受到了观众(雇主)的肯定。对于电影人来说,这种心理是非常容易被理解的。同时,正是因为阿全这个人物是一个理想化的屌丝逆袭式人物,他最终功成名就并抱得美人归,实现了自己理想,获得了权威的认可,也正如此他才能够同现实化人物的Bart形成一种互文的关系。
实际上,整个剧情演变的过程中,Bart和阿全并没有产生非常强烈的纠缠联系,他们的成长是在一种搭档情境下独立存在的,甚至有一点割裂感。这一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当然优点是上文所说的理想化人物与现实化人物的相互对照,一个是从不知名到受到认可,一个是身份转跳和认知缺失。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作为黑色幽默的喜剧类型片,导演在已经设置好非常合适的人设前提下,让二人之间的戏剧效应没能发挥到极致,二人内部情感关系其实是不那么紧密的,互相之间的联系也仅为契约,互动性不是特别强。
还有一点是,本片中对话镜头几乎全部是甩镜头或同框长镜头,有些哪怕是转场或者切换人物也处理成甩镜头的效果,极少使用正反打。这种对话场面处理配合着音乐及大量倾斜镜头极具有动感效果,也更能强调人物反应的喜剧性,是摄影上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不落窠臼的优点。影片中大量的景深镜头和室内低角度拍摄的封闭感一眼就能看出承袭自哪部影片,也算是这部满满都是迷影梗的致敬片一大特色。总之,可以看出彭浩翔的确是有很多小心机在里面,也的确是充满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剧情长片处女作,本作的整体特质让我联想到了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处女座《黑店狂想曲》,同样是以杀人为常的荒诞社会,同样是戏剧化情景,而那部影片更加光怪陆离、怪诞鬼魅。不管怎么说,这样极富有灵气的处女作,也是看一部少一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