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5传播学讀麥克盧漢
《理解媒介》中的“地球村”

《理解媒介》中的“地球村”

作者: 15杨东瑶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19:35 被阅读53次

   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中国在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的同时,社会的传播媒界也在不停的发展进步。

   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眼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由于新媒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联系越来越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距离已经构不成问题。

  鉴于电子媒体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递的内容。他认为新电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居然缩短,打破了就得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浓缩成了“地球村”。通过这些新的电子媒介,人们可以获得感官所无法,直接获得的信息事件,麦克卢汉认为,通过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人们重新“部落化”,可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亲情重新燃烧该书首次提出了一些我们当作训诫的警句,如“地球村”、“信息时代”等。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他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一种延伸,无论是皮肤的手的还是脚的延伸,对整个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具体场景:打猎、耕种、纺织的生活,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并用;文字尤其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推崇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它导致的结果是四体不勤,只有眼睛处在过劳状态,近视眼的出现标志着感官平衡被打破;电力时代对这种状况有所纠正,声色并重的多媒体虽然不能使近视眼们恢复视力,却调动了各种感官。“地球村”与重新部落化是相关的,“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只会产生咫尺天涯的感觉,通过E-Mail、MSN才能感受到“天涯若比邻”。

 关于照片的描述也极为经典,“也许照片引起的伟大革命是发生在传统的艺术领域。照片已经充分表现的世界,画家再也不能去描绘了。于是,他回头用表现主义和抽象派艺术去揭示创造力的内心活动。同样,小说家再也不能为读者描写物体和事象,因为读者通过照片、出版物、电影和电台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诗人和小说家转向内在的心理姿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得巨大信息的同时,也失去了男耕女织那个时代闲适的生活。新媒体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快节奏。

相关文章

  • 《理解媒介》中的“地球村”

    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中国在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首创了:“媒介” 提出了:“地球村”、“信息时代” 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

  • 为孩子选择名著阅读时,可做参考的几句话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

  • 【新闻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每周一练1215

    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指的是( ) A.电子传播时期 B.文字印刷传播时期 C.“地球村”...

  • 《理解媒介》

    初看《理解媒介》觉得麦克卢汉的观点实在伟大,其预见性也实在妙不可言!然而这本书却写的毫无逻辑性,他的观点零零散散遍...

  • 《理解媒介》

    一本,没看完的书,一本只能模糊看个大概的书。却已迫不及待地想说些。 不得不佩服麦克卢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文学素材的信...

  • 理解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提供的信息非常清晰,并不是指提供的信息很多,信息很多反而不清晰;冷媒介提供一堆不够清楚的信息...

  • 《理解媒介》 —媒介即讯息

    今天主要摘抄两个观点: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文字内容是语言,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 ...

  • 悦读社发言(98)

    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理解媒介》读后 《理解媒介》这本书,提出了有关传播媒介的几个颠覆性观点,重新发现了媒介本身...

  • 关于媒介的理解

    媒介即信息,文字作为人类思维模式改变最大的传播工具,有点一锤定音的感觉,文字发明之前,信息是靠口口相传,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媒介》中的“地球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ps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