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baba9dd3525f82fd.jpg)
闹文一篇。
读书真的能改变人的气质,真的。
最近看了点散文,象朕这样的粗豪汉子,这几天变得非常细腻。一心细,就发现简书的几个特点,赶紧记下来。
输出感
2017年1月知道简书后,像作者这样从不死磕的懒人,也能每周写上两篇。
我上周之前的看法是:我之所以这么手勤,是因为markdown编辑器简化了排版,可以让人沉浸于写作。
不过上周写一篇文章,让我改变了看法。因为要插入GIF,切换到了富文本模式,体验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一下子好像回到了word。
其实对于普通用户,富文本比markdown的功能强大多了(插入GIF和音乐就是明证)。
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别扭?
我用这几天细腻的心琢磨了一下,发现问题的根结不在于“沉浸式写作”。
对于我这样惨淡经营的拼凑客,沉淀不够,再沉浸也没鸟用,永远也找不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感觉。一周抠出几千字,说被排版干扰都是胡扯。
问题的关键点在输出感。
像我们这样的小透明,不大有机会把文字变成铅字,更别说出书。把稿子一交,过些日子,哇!一本排版优雅、装帧精美的样书送到手上的感觉,暂时还没机会体验。
但在markdown预览模式下,这种感觉可以得到部分满足。
左边打字,配合一些简单的语法;右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格式输出。
这感觉就好像有了一个私人排版编辑。
写的再烂,也有一种“印刷感”。大概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1ae7e4e8973f54a3.png)
就像计算机刚兴起的年代,有些老派作家还要坚持用打字机一样:咔咔打字的声音有一种刺激感,兹兹打出纸张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一种正反馈刺激。
想起作家和打字机,就让我想起电影《危情十日》来。这感觉一点也不好笑。
所以这点发现,仅供有相同心里需求的同志们参考。
定位
第二点发现,源于昨天给重新启用的手机下载简书APP。
我在apple store搜索了一下“简书”,发现除了第一个“简书”外,它的关联APP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0575cacca6808211.jpg)
简书在上面,截图时我向下拨动了一下,后面居然清一色的记事本。人家分明是创作和社交类的好不好?
我又顺藤摸瓜,搜索了一下这个“素记”,发现它的相关APP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a619f8cec5957e01.jpg)
还是记事本,还有有道云笔记。当然,也能找到简书,但排列比较靠后。
总的来说,简书“基本属性”被归类到笔记类了。
本着大琢磨精神,我又搜索了一下豆瓣,它的关联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b50ce7a26d4b4472.jpg)
下面第一个是韩寒的ONE。 豆瓣的基本属性是:文艺。
再搜索一下微博,它的关联APP: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5a0fb4e11276d85a.jpg)
下面全是新闻类。所以微博的基本属性是:新闻。
不知道apple store的分类规则是什么,所以这个发现只是挺有趣。简书、豆瓣、微博、头条还真不是一码事啊。
如果简书的基本属性是笔记本的话,应该是社交做的最好的笔记本了。和有道云笔记对对标,补补短板,没准是个方向,还有额外的优点。
大首页
第三点发现,是昨天在网易云课堂乱翻,无意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找互联网工作,没有相关经验怎么办》。注意这是一篇干货文,不是个人简历。
就是这里面一段话让我没控制住一下子笑出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639/ceee8846b9edaa5f.jpg)
作者既没有公众号、也没有微博豆瓣,在网上就简书一个窝。
所以相信我,这笑绝对不含恶意。
我觉得可能有一下几个原因:
1、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2、我简书大首页居然有如此影响力;
3、虽经历百般吐槽,首页文居然成了有写作(运营)能力的标尺;
4、以后首页很容易上。
机会来了。
笑而结尾。
呜呼哀哉,惊闻首页已恢复审核。
网友评论
再说互联网运营和简书上首页有一毛钱关系么?
我表示慌恐😂😂😂😂
但后来我看到CEO简叔给我评论,感觉一下子精神了,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然后就开始刷了,后来刷多了,
但看到首页的文章都是酱紫哦,酱紫哦,酱紫哦,然后就……
之前记得有次简书讨论slogan……“创(kai)作(shi)你(ni)的(de)创(biao)作(yan)”……很符合多上首页的这个特点。
但首页有的时候就真的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