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
《帕丁顿熊 2》今天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映,这大概是今年值得大家走进影院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了。《帕丁顿熊 2》自从11月在英国上映以来,获好评无数,就连一向以严苛冷面著称的一些英国影评人也纷纷为该片点赞。
《电台时代》(Radio Time)称《帕丁顿熊 2》是本年度最佳电影,“整整一小时四十分钟,令人沉浸在极度的欢乐中”。《帝国杂志》(Empire Magazine)对《帕丁的熊 2》的赞誉甚至让他们丢失了该杂志一直刻意坚持的“克制”的形象,影评文章称这部片子是“治愈现代人对现代世界疯狂得无聊所产生的无奈的一剂解药”。该文章还调侃说:“你或许该克制下,不要让自己那么喜欢这片子,但你实在不知道怎样做才行”。
《帕丁顿熊 2》“帕丁顿熊”在中国或许未必如“泰迪熊”那么有名。但在英国,它是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形象,是几代英国人的童年记忆。英国人对小熊帕丁顿的情感早已不能用简单的“喜欢”二字来形容,在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寄托不同情感的小熊帕丁顿。
可爱的小熊帕丁顿英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骄傲的民族之一,虽然大英帝国荣光不再,但英国人还是是不是地掩饰不住自己深深的民族自豪。有点反讽的是,让英国人痴迷的小熊帕丁顿却没有一点“安格鲁撒克逊”的血统,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异乡人,在某国,或许是该被驱赶的那一类人。
迷失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的小熊故事里,小熊帕丁顿来自秘鲁,家乡遭遇严重的地震,不得已乘船偷渡到伦敦避难。踏上异国的土地后,小熊举目无亲,孤苦伶仃,还在帕丁顿火车站走丢。幸运的是,小熊遇到了布朗一家人,然后被收养,有了家,从此开始了一段段欢乐有爱、离奇冒险的旅程。
《小熊帕丁顿》的作者,是英国儿童作家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迈克尔·邦德生前是一位害羞腼腆、衣着整齐、目光略带忧郁的英国绅士。他生于1926年,卒于2017年,享年91岁。虽然邦德先生没有机会观看电影《小熊帕丁顿 2》,但幸运的是,老先生还是看到了自己创造的文学形象在2014年首次被搬上电影屏幕。
《小熊帕丁顿》的作者迈克尔·邦德先生帕丁顿是一只漂泊异乡且心灵遭受创伤的小熊。这样的故事人物设定,多少和邦德先生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2014年,在《小熊帕丁顿 》第一部上映前,邦德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自己小的时候,目睹被德国纳粹驱赶、逃难到英国的犹太难民的情景:老人推着小车,车中装着他们的全部家当。邦德先生说:“难民从我身边走过,我感受到他们的绝望。这凄惨的景象,让我终身难忘。”
二战时,邦德目睹更多难民逃难时的凄惨景象,尤其让邦德先生记难忘的是那些逃难的儿童,他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二战时,我住在瑞丁(Reading)。我现在还能回忆起一火车一火车的难民从伦敦出发,从我的家乡经过。很多小孩子,脖上挂着那种行李卡片,卡片上写着他们的名字和地址。他们眼中透着对战争的惊恐和对未来的迷茫。我记得那个情景,我记得那些眼神。
二战期间,逃避到英国的带着标签的难民小孩。也许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邦德先生在1958年的某个冬夜,做出一个看似巧合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后来却促成了一个经典文学形象的产生。
1958年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经过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商店时,邦德看到货架上有一只代售的毛绒玩具熊,它孤零零地躺在货架上,茕茕孑立的样子非常可怜。邦德先生于是把玩具熊买回家,送给妻子当作礼物。
这只玩具熊启发了热爱文学创作的邦德先生,帕丁顿熊的形象开始在他的头脑中构思,就这样,《小熊帕丁顿》的故事产生了。小熊帕丁顿的外套上也挂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请照顾这只小熊。这些触动人心的故事细节,是那些邦德早年目睹的难民小孩给他的启发。
邦德先生对漂流异乡的难民有着深深的同情。这些人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撕碎,他们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邦德先生笔下的帕丁顿熊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同情怜爱的文学形象,而邦德先生的作品本身也传达出对深受苦难、流落他乡的异乡客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小熊帕丁顿的好友,格鲁伯先生(Mr. Gruber)经营一个古董商店。这个人物原型就是邦德先生早年的经纪人 Harvey Unna。Harvy Unna 是一个德裔犹太人,他在二战时逃到英国躲避纳粹的迫害。在《小熊帕丁顿》第一部上映时,邦德先生说,他对电影唯一的不满,是电影里扮演格鲁伯的不是一个操着外国口音的演员。邦德说:“这个人物原型,是我的第一个经纪人。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一个德国犹太人。他原本要成为德国最年轻的法官,但纳粹迫害逼他逃到英国。他来到英国的时候,他身上只有25英镑。”
小熊帕丁顿的好朋友,格鲁伯先生(Mr. Gruber)邦德是一个老派的英国绅士,善良、平静、克制、宽容。他的一生,一直到死,始终保持着对躲到英国的难民的友善和宽容。在邦德的晚年,他还和六十多个儿童作家和插画师一起发起了一项运动:敦促英国政府把难民小孩和他们的父母安置到舒服的英国社区,而不是住在监狱一般的难民营。2009年,邦德还代小熊帕丁顿给英国难民营里的小朋友写信,在信中,小熊说他非常幸运,因为他能住在诺丁山的温莎花园32号,能和那么多善良的人生活在一起。
邦德先生在2017年6月27日去世,但他用最纯洁质朴的语言,创造了小熊帕丁顿,为儿童文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小熊帕丁顿》最大的价值,是让千千万万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有机会去了解一只漂流在异乡、心灵遭受过创伤的小熊。邦德先生留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教孩子不要视“异乡人”为威胁,相反,应该像帕丁顿一样:心怀善良,给予异乡人温暖的拥抱和柑橘酱三明治。
再过几个小时,我将带着妻儿,在首都北京的某个宽敞舒服的电影院观看《小熊帕丁顿 2》。这个城市,就在不久前,很多人外地人被驱赶离开。他们并不是难民。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在这个巨大的城市勤劳打拼,争取更好的生活。
我希望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也带着家人来看看这部来自英国的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