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读书
2015年4月23日晨读晚课总结

2015年4月23日晨读晚课总结

作者: 王路读者群1 | 来源:发表于2015-04-26 00:41 被阅读3708次
    海 棠

    了解晨读活动请戳→《王路晨读晚课群晨读活动须知》

    即日起,开始加入前一天晚上同学们做的晚课。何谓晚课呢?晚课是王路先生提出来的,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晚课的难度比晨读的更大;我建议所谓晚课,就是报大家一天的所得所失,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把做事修心的得力处与不得力处在群里说出啦,请大家见证,就是晚课。本群提倡反躬自省,提倡践行,提倡切磋践行中的成败得失。愿大家励力精进!”

    请大家按照晚课的要求来进行,尽量避免与晨读重复。

    王路先生致晨读晚课群

    4月22日 晚课篇

    **1 睿睿 **

    今天听到朋友的一句话 “有道无术,尚可求之,有术无道,止于术”,觉得说得特别好。读书,工作,爱情,修行无不如此。

    现在喜欢活着的每一天,喜欢到无法形容,一切形容得出的,都不是。

    2 多啦z梦

    有好基友去了广西旅行,一路心心念念地发照片与我分享。真好。不过,生命中,是不是越美丽的东西越不可碰?在这烦嚣城中,仍拥有一些傻傻的,笨笨的好友,是美好的事情啊!心善性真,平安喜乐。

    3 木心

    在上水力学课,忍不住玩手机了,之前觉得玩玩手机,好像也没什么,突然觉得这也是欲的体现,我想到“情绪”与“心理”的区别,如果非说区别,情绪是心理的体现与反应,心理之下不就是思维思想吗?群里在聊佛,我产生一个大概的想法,宗教着重的是情绪与欲望,而非内在的心理与思想,宗教的意义在哪,能够让人感知自己的情与欲并克制,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贪欲,就会像动物般的天性去追逐,放纵自己的情欲,而宗教给这些情绪欲望下了定义做出了类别,成为恪守的信仰。

    4 米芽

    轻易下承诺从来都不靠谱
    当年还对道出此话的人怨怼不已
    现在它慢慢浮出水面我才开始心服口服
    是当下切实行动 坚持不懈 接近心中所愿
    《南太平洋》:听BC的声音,耳朵会怀孕 。

    5 梵高姑娘

    《轻盈》

    晦涩的云朵
    轻轻散开
    你转过头
    把红晕埋进空气

    可是你走了
    突然走了
    转身的时候
    留下了彩虹
    那是你眼里的水滴
    散浸了云集

    云朵总是羞怯
    轻轻散开,慢慢收拢
    难能触碰别离

    这世间有那么多的离去
    只是
    眼里失去了可以挂念的倒影
    海面竟也忘记如何平静

    你突然走了
    扎着马尾的姑娘
    没有声息

    6 笠

    找一个偷懒的理由总是要比找一个努力的理由简单得多,至少我这种人是这样的。最近虽然强制自己不去做很多闲事,但也没有好好把心放到学习上,似乎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但如果不空下来又如何去学习?忙里偷闲会,忙里偷忙却是不会了。

    生活不是学习,但学习却是生活,学不会怎样学习,其实就是不知道怎样生活。很久没有这种感觉,全心投入学习会很舒服,是太久的沉沦导致心已经溃乱了吗?现在的我,做不到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做不到集中精神做一份题,做不到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被掩埋,最强大的动力之源被掐灭,还能做什么吗?

    找不到曾经那样努力的自己,忘记了曾经那样优秀的自己,从而自甘堕落,终日虚度年华,这是莫大的悲哀啊!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过去,想想自己的未来。如果不想从头到尾都那么失败,就必须有所改变、觉悟和行动,不放纵自己偷懒,不带侥幸心理地过好每一天。

    7 十三疯

    培养一个稳定的习惯比一两次哪怕是大善心重要。

    祝梓路寺助印顺利

    4月23日 晨读篇

    1 多啦z梦

    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说:理解了梦,你就理解了神经症。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对梦的工作机制没有深入了解,大概也看不出梦的真实隐意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层层防御看透我们自己真实的情感、冲突、欲望、需求和幻想,大概我们的生活也与梦没什么区别,所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普通人看待梦,总觉得它是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就如同他们将来访者的想法、行为、情感反应模式视为特立独行或干脆归为病态异常一样。鉴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常会汇报梦,所以,掌握解梦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冲突、现实困惑的心理涵义有极大的帮助,同样是弗洛伊德说的: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梦的产生条件有三:一是元素,具体来说是产生梦的各种素材,可以被潜意识借用来伪装地表达欲望;二是潜意识的动机或欲望;三是自我/超我稽查功能的减弱。从这三个条件即可看出,梦与防御或神经症症状在构成机制上是如此的相近。

    精神分析认为:神经症症状是本我、自我、超我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梦同样如此。它是一个或几个(受压抑的、不被自我/超我接受的)欲望的(伪装的、象征的、扭曲的、妥协的)满足和表达,若满足地太过直接,没有伪装,则会引起焦虑的梦。有关焦虑梦还要多说一点:焦虑梦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伴有一种可体验的痛苦情感,这种情感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他受到了自我、超我的反对。所以,只有当自我的稽查作用全部或部分受到压制,不被接受的情感获得了部分的满足时,焦虑梦才会产生。稽查作用的职责就是促成梦的化装,目的是为了防止自我/超我的焦虑,防止被压抑的欲望被直接满足后,由超我引发产生的痛苦情感。这与神经症病人的症状是如此的相象!比如:一个人强迫洗手,若你强制让他不洗,他会焦虑不安;强制一个有广场恐惧症的人处于广场上,他也会焦虑不安,由此可知:一个人的症状和防御行为的产生,根本上是为了避免焦虑。

    2 米芽

    《西游记》 第三十一回 悟空降黄袍怪

    3 有容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据陆游《京口唱和序》云:“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壬申,许昌韩无咎以新番阳(今江西鄱阳)守来省太夫人于闰(润州,镇江)。方是时,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部,问朋俦,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此词可能是元吉在赴镇江途中经采石时作(他在镇江留六十日,次年正月即以考功郎征赴临安,故离镇江后不便再有采石之行)。《宋史·孝宗本纪》载,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旧历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4 徐徐

    徐徐 晨读

    5 笠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6 木心

    铭 言(一) 
       
    在生活的海洋里,  
    应扶正船舵,  
    不能为顺风,  
    而卷入旋涡。  
    且把搁浅,  
    当作宝贵的小憩,  
    静看那得意的帆影,  
    去随浪逐波。

    7 睿睿

    《道德经》和诗词一二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认为,本来状态无异于最后归宿,也就是”静”。庄子也认为最高智慧是:了解从来不曾有任何东西存在过,一切都复归于寂静这个”恒常”的道理。

    如果能常常从结局看待人生,大概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如果从人离开世界的那一天来看自己的一生,就会希望这一生尽量能问心无愧,不要对不起别人,做任何事都尽本分,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在一生最后的那一天都不会后悔。如果人人都能够有这种想法,道德也许根本不是问题。

    另读秦观的《望海潮》,这词意境很美。喜欢诗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她是一门不需要解释的艺术。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8 睿睿爱半山

    昨晚讲”有道无术”的”道”,孔子也爱讲”道”的。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一个读书人,如果你有志于求道,可是你却以穿的衣服不好,以吃的食物不鲜美为羞耻,那么不值得相议论也。

    他夸子路,“衣敝缊袍与狐貉者立而不耻”,是说子路心里有道,并努力在追求道。孔子认为如果心中有道,那么可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话听似空言教训,但等你工作有了体验,就会明白里面的精妙。

    《论语》还指导你交友,比如有时你交往了很多朋友,“可以言”,你可以跟他谈话,但“未可与适道”。有些人,你跟他谈话,他可以谈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他并没有纯真的兴趣喜欢道和追求道,所以你是不可能和他一起去寻道的。

    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操守,品行不好,则“未可与立”。也是不行的了。

    还有些人可以与适道,但他不一定可以持守住,他可能就那么几天的热情。“可以立,未可与全”,他追寻道,也可以持守住,但并不一定能保全。

    凡此种种……

    就是这样啊。所以,儒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那么教条,孔子是非常有智慧、会变通的一个人。

    《论语》又记: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而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所以你看,儒家从孔子开始就是讲究变通的,上面“未可适道”、“未可与立”、“未可与诠”都是这个道理。

    《论语》还说:“言必信,信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话很容易引起人疑惑,说话有信任,说出来就一定遵照执行,这难道不是一个讲信用的好人吗?为什么又会被看成小人呢?

    知道了吧,儒家其实注重的是个人的品德,而不是简单的一句教条。“未可与诠”,诠,秤砣也,是对于称重量时的轻重作出调整的东西。孔子讲究变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并不规守某些教条的人。

    整理:睿睿爱半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5年4月23日晨读晚课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qm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