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
人文情怀中盛开着最美的花朵 ——评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人文情怀中盛开着最美的花朵 ——评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作者: 静姐_学习成长营 | 来源:发表于2017-06-09 23:35 被阅读624次

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作文题如下: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1、题目自拟。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高考全面改革,同时对语文学科教学做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作文教学。《2017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就明确规定高中生“能写应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并规定了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其中,发展等级要求做到“深刻、丰富、有文采、创新”,旨在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命题不限写作文体,但“思考”、“评说”其实间接指向论述类文体写作。援引某特级教师的评论,“写作指向并没有脱离‘论述文’思维考查的方向,但却给考生解除了单一文体的束缚,给出相对宽松的表达空间。”

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次作文题进行评析。

一、“三本书”之话题探源

“三本书”语出作家卢新华于2015年刊于《光明日报》一文《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其后《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对其进行转载。其实,关于“三本书”,早在2010年12月,卢新华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短文。可见这“三本大书”已成为支撑作者生命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

2016年5月初长江网时评《在“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读懂青春》中用到了“三本书”的概念。文中习近平同志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的希望,并提到他曾经的自述“正是因为不仅读有字之书,还在社会实践中读无字之书,他才拥有了深邃的政治智慧与高超的治国能力”。

“三本书”话题通俗易懂,命题人并未在审题难度上给考生故意设障,故而作文具有较强的可写性。基于这个前提,命题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就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倾向性,更能体现出考生作文能力的区分度。

二、“三本书”之多元解读

该文题短小精悍,无艰涩隐晦表述,且话留三分,不作过多解读与评析,以“留白”的方式给考生留足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启发考生思维,实现对考生认知水平的良性拔高。

作文题目一经爆出,网络上便开始了热烈探讨,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网爆有不少低年级学生也积极参与练笔就可以看出这次题目确实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共情”。本文颉取以下几种不同解读:

湖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沈培健的《丰富的单纯》认为,“有字之书”即为文,“是今天孩子们的便利和福祉”;“无字之书”是“有字之书”的源泉,“是我们更为深广、更为丰富的生活之本身”;“心灵之书”是与我们的身心灵修养有关的书。沈老师认为三书之间存在如此逻辑:读好了有字之书,更能理性体味无字之书,则人生境界得以升华,即写就了自我的心灵之书。

曾被误传写作高考满分作文,如今因优异成绩被提前录取的杭州第二中学李豪逸的《书生》如此解题:“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他也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自己的理解:“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这个角度的解读也涉及到了不同的人对三本书各有侧重。

浙江省鲁迅中学高二学生杨一凡认为“有字之书,是我么从书中学到的切实的知识”;“无字之书,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心灵之书”“读的是人心,读的是人性”。

卢新华自己如此揭示“三本书”的含义:“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 。

另外,本文笔者也在考试结束后也了解了一些考生对文题的阐释,与上文解读同中有异,不存在大相径庭的观点,但又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充分表明该作文题的多义性,可操作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非常到位。

笔者对比较集中的几个观点做了汇总:

来自硕爷他娘电脑截屏

其中,第四种理解属于比较少数的解读,将书与人生三个阶段相结合,有所侧重,当然,这个角度也是比较新的。另外也可以有如下的理解:

选择自己比较有感悟的着重来写,其他略写(但不可不写);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书,与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自我意识高低有关系(这种理解比较容易形成个人风格);如何读好这三本书,侧重方法论的指导。

至于三本书之间的内在关联,很多考生也进行了逻辑推理。比如,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是读好心灵之书必不可少的前提;有字之书可以指导无字之书,而无字之书是检验有字之书的标准,心灵之书贯穿始终,并随着前两者的不断深入而渐得升华等。

可以看出,作文解读其实以“百家争鸣”得形式得以殊途同归,从而实现了“百花齐放”的绮丽壮观,最终实现了对考生思维力的有效考察。

三、“三本书”之母题剖析

高考作文总体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因如此,不少省市对高考作文所涉及的话题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具有稳定特性的作文“母题”。

浙江省高考作文一向具有明显的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关切人的价值意义、生命存在、发展与幸福等,注重人文素养的体现。

比如2016年的“虚拟与现实”,关注当代人在工具理性时代的生存境遇;2015年关于“文学作品与作家”,关注人品与作品间的辩证关系;2013年的三句话青春,关注人的成长等。

所以,2017年有关人生的三本大书基本在情理之中,延续了浙江该考作文一贯的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人文底蕴”这个作文母题。

当然,一般高考作文材料所涉及的母题不止一个。比如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既有关“人生价值”,也可以概括成“创新发展”或“心灵修养”的话题。这也说明“人文情怀”在挖掘考生情感认知的同时,也重视理性认知的导向。

今年的命题从人生的“三本大书”立意,一个“大”字就说明了书的属性并非普通意义上的书籍,又将互相独立的三本“书”放在的“人”的框架内,彼此产生了关联,进而将人的思维引向更开阔、更深刻的人生的层面,调动考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

总的来说,浙江省高考作文延续传统,保持稳定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更加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对语言、思维和表达的要求。

四、“三本书”之价值导向

高考作为指挥棒,对语文学科教学意义非凡。

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愈加复杂化与多元化,同时暴露出急功近利的弊病,各种“快餐文学”对优质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形成不小冲击。如此时代背景下,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变得多元。故而,科学“三观”的积极引导更加紧迫,这是时代特征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该作文现了命题者对时代的关切和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关注,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重视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语言文字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厚积薄发,积累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式,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同时,要充分做好读书笔记,既要记录有共鸣的语言文字,也要注重记录读书过程中的思绪,辑录与善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向外多细心地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关心时事热点。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世界有正确的认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向内多剖析并反省自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要学习古人“躬自厚而薄则于人”的自省行为,学习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精神修为,做一个有智慧,有健康人格的青年。

相应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调整策略:

(一)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指导学习。除了苏教版教材中选取的古今中国外优秀文学作品,还能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其他经典文学作品,且要有梯度变化,紧跟学生认知能力的成长。

(二)强调阅读和思维力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其思维能力。教师要留心了解并研究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从方法和细节上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是引导学生重视读书笔记,包括课上和课后笔记两部分;二是教师最好了解一些高效笔记方法,比如东京大学方格笔记法、麦肯锡咨询公司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等,都能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效锻炼逻辑思维力。日常教学中,给出学生阅读时间并选择利于锻炼思维力的分区块笔记本等学习工具,让阅读和思考变得更有趣,更有魅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不间断写作的习惯。充分利用周记、考试作文,甚至是日记,鼓励学生多记录感悟和思绪,多表达困惑与情感,不畏写作以至于习惯写作;留意学生写作过程的优劣势,发现共性问题,并及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学生作品要用心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注重学生作文的展示。

另外,语文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要保持练笔的习惯,以身作则之外,更能体会作文的难易度,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四)多方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增加社会实践并记录体悟,增加直接的人生体验;初教材和经典著作外,重视各大报刊杂志上有关文学、理论、时评等,多方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紧跟时代发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2017年高考至此已经结束,这次的语文高考作文也让笔者更加清晰了接下来授课的重心与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作文教学既要有“纸上谈兵”的技巧,也要有实践的能力,我认为,这对于所有语文老师来说都是需要用心做好的两件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文情怀中盛开着最美的花朵 ——评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fq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