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丹朱说起,《山海经》提到丹朱有多次,都是以“帝丹朱”称之。
三代以前,帝这个字的分量很重,如果丹朱没有继承帝位,历史上恐怕不会留下这么多“帝丹朱”的传说。
根据传统史家的说法,帝尧死后,帝位没有传给丹朱而是传给了舜,帝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不能因为丹朱一个人让天下老百姓不得安宁。
所以,帝尧把帝位传给了舜,但是父死子继是从黄帝之时就有的传统,所以舜“避让丹朱于南河之南”。但是,诸侯和百姓却不买丹朱的账,他们都只承认帝舜而不承认帝丹朱,所以舜不得以而“践天子位”。
以上是司马迁《五帝本纪》中的说法,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中,关于“五帝”的部分,除了黄帝时期都是一片承平,这是司马迁刻意塑造出来的一种景象。尧舜禹都被塑造成了千古圣君,圣人和圣人之间是不应该有阴谋的,本应该是一片和煦。
但这真的是事实吗?恐怕不是。
如果像司马迁说的一样,帝丹朱是一无是处的祸国之君,只是在帝舜的避让下当了一段时间的帝王,而诸侯和百姓都不认可他,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关于“帝丹朱”的记载?
帝喾的长子叫挚,帝挚继承了帝喾的帝位,但是后来被帝尧取代,这是《五帝本纪》中明确记载着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却很少看到有关于帝挚的记载和传说,为什么关于帝丹朱的传说有这么多呢?司马迁的说法显然有很大的漏洞。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海内南经》记载: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这里面都是把帝丹朱和帝舜并列,可见帝尧之子丹朱,是实实在在当过天子的。那么,丹朱的帝位只有可能来自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帝尧直接传位于帝丹朱;第二种是,帝尧传位(或者被迫让位)于帝舜,帝舜又让位(或被迫让位)于帝丹朱。
从帝舜和帝禹的承继关系来看,应该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帝尧死后,是由帝丹朱承袭了帝位,后来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帝位被舜夺走。
不过,从《五帝本纪》和《尚书》等书的记载来看,帝尧晚年,大舜摄政八年,行使天子之权,其实力恐怕远非丹朱能比。所以,帝丹朱的继位,也许是帝舜的权宜之计,丹朱虽然当了多年天子,难免会一直处于大舜的威慑之下。
那位对舜忠心耿耿的当权派四岳,一直都是唯帝舜的马首是瞻,而且舜后来称帝以后,启用了大批的人才,这些都可以看出他的势力远远超过帝丹朱,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的局面。
所以,舜之篡位,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竹书纪年》说:“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这也记载也许已经零零散散的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真相,帝尧晚期,为什么把权力全部交给了摄政舜,恐怕正是因为“舜囚尧”,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帝丹朱,也许是像汉献帝一样的傀儡皇帝,是大舜权力过渡的一枚棋子,等到时机一成熟,大舜就取而代之,窃取帝尧的天下。
否则的话,帝尧时玄嚣一系,帝舜是昌意一系,帝尧不管怎么让位,也不可能让到舜的头上。
还有另一种可能,有记载说帝丹朱攻舜失败,被流放。丹朱可能是在帝尧死后,在他的封国丹水称帝,所以被称为帝丹朱,丹朱在丹水(今河南南阳)统治多年,后来被帝舜覆灭。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帝尧一直爱护有加的太子爷丹朱,就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不肖”之徒。
这,或许就是帝丹朱的坎坷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