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网,ID:秋水翁 ,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05413/826de1147e09063d.png)
酸甜苦辣,食之五味。酸启味觉,甜温心脾,苦生津液,辣呢?
故乡人有一句俗语“火剽火辣”。故辣味,与痛感有关。
辣椒入口,初感舌尖有蚁虫之啮,隐隐似有痛痒;及深入,如千百条虫,千百只蚁,于舌尖爬行啃食,疼痛如针刺无异;至咽喉,顿觉口中万千利剑,如刀割,似火燎,口干舌燥,心同火烧。当此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额头浸汗,既刺激又痛快。
《西游记》有一段专拍孙行者吃辣椒的场面:从凳子上跳将下来,手舞足蹈,大张其口,伸出舌头,一边摇头,一边“哈哈呼呼”不停吸气,似小狗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辣椒,可为调料,亦为蔬菜。生于巴蜀之地,酷爱辣味,国人皆知。
记得儿时父亲说的一道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年少寡闻,总也猜不出来,父亲逗乐,也不给我兄弟几人说透,让我那时胡乱猜了很久,不得其果。
多年前居山城的涪陵,朋友开一家小面馆,生意特好,一日两餐,客人络绎不绝。闲时相聚,问其秘方,朋友笑笑:“猜猜。”
众人好奇,或答曰:“面好”,朋友摆手。又曰:“调料好”,友亦摇头。众人齐问:“服务好?”其笑而不答,众皆疑惑不解。
于是朋友又说:“解个谜语吧。”出口便是父亲给我讲的那道谜语,众人恍然,埋怨朋友故弄玄虚:
所谓秘方,不过糊辣椒罢了!
择本地自产辣椒二荆条——成熟而红,光滑无虫蚀者,晒干水分,置大锅中,文火慢炒。待其由红变焦,略带黑晕,取出,放入碓窝,再杵成粉末或块状,便成糊辣椒调料,山城人俗称“糊辣壳”。待面起锅时放入,用量或多或少,据个人喜好而定,于是一碗带着焦香和辣味的美食便成了。
山城众小吃中,尤喜这小面。并非面好,也非服务优质,实爱那辣椒香味,所以后来食客为此小吃赋一标签:“重庆小面”。于是大街小巷挂幡立牌“重庆小面”者,不计其数。
也有精致一点的,糊辣椒面装盆或瓷碗中,放盐、味精及其它调味品混合。锅中热油滚滚,浇于辣椒面上,但闻“滋滋”声响,辣味、油味、带着调味品的香味,迎面而来。酷爱者闻之,趋之若鹜,如甘似蜜;憎厌者闻之,避之不及,流涕咳嗽,狼狈不堪。
待热油冷却,再进行搅拌,使油全部浸润辣椒。久置,便见红中带黑,表面晶莹透亮一层红油,川渝之地称“红油辣椒”。
夏天进蓉城小吃店,点一盘“川北凉粉”,放两匙红油辣椒,爽滑的凉粉,辛辣的味道,倘有一份冰粉,能让人吃出春夏秋冬的四季感觉。
也有一种辣椒,其类有红有青,不含辣味,尚带清甜,故不可用作调料,仅为蔬菜而已。又因其头大肚圆,腹中少籽,其态憨痴,故乡人称其为“大海椒”。儿时愚笨又相当好哭,母亲生气时出口便骂:“小气包包大海椒”,责我为无用之人也。
夏天去地里,摘下几个,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下油锅一炸,待其表面黄中带黑,似虎皮色,捞出装盘,撒上味精,浇上酱油,无论佐餐,抑或下酒,当算绝配。又因其色,所以众皆雅称“虎皮青椒”,实至名归。
辣椒,相传由海外入中土,所以故乡人称其为“海椒”,是否考证,不得而知。
辣椒喜光,故在夏天生长。惊蛰节后,大地回暖,取籽一包,用温水泡上半日,去其浮籽。菜园中选一块向阳之地,约一平见方,平整,铺细土,浇水浸透,撒上椒籽,再铺薄薄一层细土或草木灰,用薄膜盖上,三五天阳光后,揭薄膜,但见青绿点缀于土坑之中。
春分时节后,椒苗猛长,约至铅笔高,土坑里一片葱绿,便可分植。整一块地,大小由自家而定,或尽种辣椒,或套种其它蔬菜,深坑稀植,一根根椒苗移栽于地窝中。
不用施肥,亦不用多浇水,一月两月,白花坠后,便可见绿叶下悬着大大小小的红绿“口袋”。
尤防虫害。不知为何,辣椒性辣,有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虫子却甚爱其味。
一种青虫,专食辣椒鲜嫩之处,于其皮上咬一小洞,藏身于内,隐蔽至深,无法察觉——其之狡猾,既得美食,又防风避雨,遮日躲晒,悠哉!乐哉!好生让人羡慕。待辣椒淡黄坠落于地,撕开,只余椒皮,空空如也。农人甚恨之,却无法可治。
故世界万物,自有生存之道,辣椒虽辣,又奈虫何?
成熟辣椒,全身通红,光艳照人,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儿时春节祭祖,爷爷必备祭品:一块腊肉,一整只公鸡。鸡头高昂,如“喔喔”打鸣之状,其嘴放一颗又大又长的红辣椒。儿时不明其意,后问爷爷,此是为何。
爷爷笑答:“红辣椒,红辣椒,一年红红火火,福星高照。”
然辣椒之好,岂非一二?
《纲目拾遗》上讲:“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有小童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良由胸膈积水,变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汤沃雪耳。”
因其有散寒去疟,开胃祛湿之功效,也算一良药。
辣椒性辛辣,热烈而爽直,故以喻人。《红楼梦》有描写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段,写的极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光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见凤姐打扮,如视鲜椒,其性情,更有辣味,贾母笑称“凤辣子”。形神具备,不辱其名。然却过早夭亡,却是不幸。
故为人倘可学做辣椒,但不能太过。倘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枉费了一世辣性,岂不悲哀?
2020年2月17日夜于金犀庭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