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从小就是乖乖女,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考了全班第二名,从此名列前茅便成为了她的标准,她也便时常出现在别人妈妈口中的“看那个谁谁”。她是家人的骄傲,她自己也在这种理念的催化下觉得,她就应该好好学习,她就是骄傲。
生活上她的母亲总是在她犯错误的时候面红耳赤,并且从来没有耐下心来跟她讲错误的原因然后安慰她。她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每次做错事,做不好,都是自责的,当然旁边的人声嘶力竭的加大这种罪孽感,她每次做错事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最后总能上升到人性本质,责任定位,能力水平。她的自信心被一次又一次消磨,最后的结果就是,她常常陷入极度的自卑。她胆小怕事,每一件小事,每走一步,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反复考虑后果。
她成为了风险评估最全面的人,但是也常常陷入夸大风险而踌躇不前的泥潭。
✦
这种孩子在中国不是特例,很多小时候优秀的孩子长大碌碌无为。
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接下的成长和教育里,自己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教育的畸形。但是这种机制下的后遗症不止一点点,她会很容易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找不到解决的方式,甚至没有那个信心。
她们大多数选择的解决方式是逃离。成功者有之,她们来到新环境,会努力说服自己这回不会再有一个人在你不完美的时候声嘶力竭,努力忽视自己的不完美,包容自己的不足。
但是失败者更多,她们通常过不了心里那关,或者永远摆脱不了客观存在的那个环境。长大的她们在面对质疑和被放大的错误里,渐渐麻木,不再感到羞耻,转而开始自暴自弃。
其实在她们的内心,这种变化是对自己的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面对自己的不足好受一点,因为她们承受不了这种被放大的责备。
当然这是一种畸形的救赎。
很多人会说,说了这么多,这样的孩子就是有问题啊,不管在哪种环境下,他都可以改正啊,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啊。
说的容易,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内心强大的人的确可以通过自己的后期价值观和能力去改变。但是现实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能力是环境打造的,环境和儿童时期的教育几乎奠定了其成年以后的性格特点。
✦
我想说的是,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就是未来你的孩子的样子。
父母要包容自己,任何人都会犯错,面子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从一件件小事中,让孩子明白到该明白的道理,为什么使这件事情做错了,然后下次即使是这样的小事也不要犯了。
让孩子自然地得到某种品质,而不是担惊受怕的不再犯一个错误。
人之初,性本善。不要随便给孩子定性,缺点和不足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行,更不是预测其未来的根据。
一个的快乐,是性格和自信决定的。
不要去摧毁一个人的自信,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是罪过。
✦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