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波谲云诡(三)
他们俩踏上南桥,一起穿过万家灯火,走入一条文德小巷街。这是一条汽车不能贯通不长的街道,可见一头拾级而下是小湖泊,过去云集达官显宦、文豪商贾居家驻屯的地方,随处可见漂亮的小洋楼,街道显得安静高雅。李宣跟着吴雨君东弯西拐来到38号门牌一座带有花园地的单门独户小楼房。
吴雨君打开铁门让李宣进入,只见一幢半新不旧白色的两层半小楼房。院子里种植许多花花草草,一棵靠墙边的番石榴树开满了奶白色的小花,非常好看。李宣来到树下,环顾四周像在思想着。
“呦呦,吴雨君,我真不知你家境优渥,如此富庶、真漂亮,像小公园,我未曾踏足过这么奢侈豪华的小洋房,感到很意外和陌生。”
“以后你常来就习惯了,这房子是我爷爷以前居住的。”
吴雨君打开房门喊李宣进来。这是一个大客厅,干净整洁。正墙中央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两旁张挂着关山月的《万马奔腾图》和齐白石的山水画。靠墙的大玻璃壁柜里摆设着花瓶陶瓷,咖啡颜色的玛瑙工艺品;还有几座和田玉石的如来佛以及七仙女下凡精致的雕塑。在一侧墙角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维纳斯女神雕像,几张红木缕花古色古香的櫈椅和茶几,茶几上摆着一盘蝴蝶兰;这些家俬已经有些年月了。另一边是楼梯和厨房以及洗手间。这无疑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吴雨君指着一张猩红色的长沙发叫他坐在自己的旁边:“今天玩得很开心,也累得够呛。你累吗?”
李宣摇搖头:“不累。”
“肚子饿了吧,我去煮青菜鸡蛋面条。家里就剩这些菜,刚好明天是星期天,不用上学。要不你这几天到我家来吃饭,我去买好吃的。你对我就不用客气啦,好吗?”吴雨君抓起李宣的双手摇晃乞求着。
“我每天在你家蹭饭,你就不怕我吃穷你?”
“不怕,我巴不得呢。”她一锤定音,不容李宣推三推四。
李宣心里琢磨着:不管怎样,自己一方面是深爱吴雨君,已够推诚相见;另一方面惦记她那些书藉,三五天是读不完的。
他假装很无奈接受她的邀请:“那好吧。不知道怎样补偿你,就让我干些粗活吧。东西放在哪里?我来煮吧。”
说白了,李宣他哪懂得煮饭,从小到大都未曾下过厨,端过饭煲,连柴米油盐的价格都不清楚。家里的活都是妈妈干,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好在吴雨君面前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罢了。
“怎能让你反客为主呢,你给我坐好就是了。”
吴雨君随手从椅子上拿了一部《泰戈尔诗集》给李宣。他草草地翻开几页,便如饥似渴阅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吴雨君麻利地端着两大碗热腾腾面条放在食桌上。喊着:“李宣,过来吃饭吧,还愣在那里干啥?”
李宣还未有从泰戈尔的诗歌中醒来,如痴似醉的:
我俩深深地躺在睡梦的幽暗中
觉醒的时间到了
等待你最后的一句话
转过脸来朝着我吧
用你含泪的秋波
使离愁永远美好
早晨将和它的晨星一同出现
在寂寞的遥空
别离之夜的忧伤已被俘缚
在我的毗那琴弦上
爱的失去的光辉将留织在我的幻象里
用你自己的手打开那走向最后的别离之门吧
这是一个别样的夜晚。当……当……当,墙壁的大挂钟敲响了八点正,此时的钟声比以往更激昂铿锵。月光下夜色苍茫而朦胧,两盏萤火从院子里的花丛翩翩起舞;晚风把一阵阵淡淡的石榴花清香吹进客厅,彷彿给人一个宁静又温馨的夜晚。
李宣也许实在太饥饿,端起碗来就大口大口地狼呑虎咽。吴雨君看到他这副馋相,偷偷发笑,便从自己的碗里拨了一半给他,之后才斯斯文文地吃起来。
吴雨君委婉低声地问李宣:“我想问一下你家里的情况,行不?”
“问吧,没关系的。”
“你爸妈是干什么的?”
“我只知道我爸在地区商业局工作,我妈在市第六小学教语文,我还有一个弟弟。”
“你爸是不是在跃进路头、带花园的那座大楼上班?”
“是的。小时侯,爸爸经常带我到他的办公室去玩。在三楼有一间大图书室,有许多飘亮的画报。不怕你见笑,我偷偷撕下几张画报带回家。”
吴雨君笑笑道:“我的情况你知道,他们有些人骂我父母是臭老九;不过我父母做人低调,不参与也不舆论政事。我爷爷是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
李宣很羡慕地说:“你家是书香世家,难怪你家的摆设与众不同,体现文化博古通今的内涵。你降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上帝的恩赐,够幸运的。有这优裕的环境,对你的文学造诣,夯实了奋斗的基础。我真向往呵!你快带我去书房看看书。”
吴雨君举手拢一下额头的流海,带李宣上二楼靠东面的一间房子。李宣定睛一看,里面三只大书柜分别贴靠三幅墙;靠窗口有一张大书桌,摆着文房四宝,桌面有些灰尘,看来有段时间不用了;草绿色的窗帘布把玻璃窗遮敝得严严实实,很肃静。
这里有上千近万册的藏书,囊括了中外文学、理工、医科分门别类的书藉。吴雨君打开文学书柜的玻璃扇门,书架排列着普希金、席慕容、徐志摩、何其芳、雪莱、勃朗宁、狄更斯、罗伯特、彭斯、泰戈尔等诗集。小说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汻传》、《西游记》、《牛芒》、《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等。
李宣扑进浩瀚的书海,卯足劲遨游。他像走进吴雨君的内心世界一样,走进广柔丰饶的知识草原;他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他在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诗集汲取文化养分,他在一部部扣人心弦的中外名著收集小说的精髓,供养他这棵小苗茁壮成长;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血汗马在文学的路上奔跑疾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