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君
图片来源于one我从来都不相信,谁在某个领域中的技巧可以好另一个人一点不落的学习就可以达到一模一样的水平。
就如写作这件事一样,形形色色的课,技巧对于我来说不是鸡肋就是可以借鉴一点,大部分还要从自身出发去寻找。
你觉得大兵写得好,每每都有故事,人家可不写得好,本就处在一个天天都有故事的地儿。你觉得为你培训讲课老师写得好,哼,未必!人家职业是教,等着混口饭吃,为你分析清楚,讲明白就得了,你水平够了,可以去投稿了人家也就安心了。
但你却忽略了一点,折腾来折腾去,不论是看大冰,还是听老师讲,写出来的文章仍旧很差劲,因为例子找不着,道理找不着,金桔(金句)不知道金哪儿,哪怕学会了生搬照抄,在L君看来更像是死记硬背,像极了小时候学英语,一旦明天不学了忘了个精光。
不要把写作定义的太狭隘
如果你只认为写作可以帮你投稿赚钱,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赚钱只是其中一项。更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那么都有什么能力呢?举个简单例子:原来,你做一个PPT给上级,首先你想的是我该如何交差?前提是先给上级,大不了返工再改,改来改去越来越糟心。然后上司甩你一句:“整得嘛玩应?重点在哪里?你要呈现给我啥东西?”
你说不出个所以然,如果你恰好会写作,得嘞,按照逻辑生扒,列举123都能为上司做一个挺好的PPT。上司问你,你按照自己想法一说,哪怕再让你修改也不会有太大变动,因为他也觉得逻辑通顺,只要更改下细节就可以了。
那么这种就可以算作为隐形的财富。前提,你得会写,会按照适合自己的规律写,这么强悍的技巧,你觉得是大兵的书,写作老师几堂课就能交给你的么?肯定不是了。
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定义为:“将头脑中不清晰,不明朗的信息捋顺,呈现出让别人看得懂得东西”
恰好你有理,你捋的明白,对比人有用,诶!别人给你钱拿去用。你捋的不明白,别人看不懂就叫自嗨。
写作为何要打草稿
拿L君来说,以前写作从来不打草稿,“那是个嘛玩意?”最近,自从打草稿之后觉得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了,知道该如何写了。
纠其原因就在于,L君平时看书看得实在太杂了,想写一篇文章发现很多书中的例子道理都可以借鉴,如果不及时写下来,两个小时就忘了想写什么,该从哪里找例子。
类似于拆书啊,讲书稿都是如此,本就不可能将一本书所有篇幅都拆出来,那得多少字啊,最好办法就是看到一个重点马上记下来,自己写得时候便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这样,一本书看完,重点找到了,逻辑梳理清楚了,也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了。
拿出草稿一看,逻辑清晰,按照这个思路找重点,找案例,找一切资源,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一点点写下来,相信我,经过以上过程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之前好很多。
L君写作之前的梳理稿
(至于如何找重点,找资料之类的太过系统复杂,以后L君单拿出来详细写。)
别人忽悠你整个素材库?
一些老师在为你上写作课过程中,苦口婆心告诉你们:“要想写作轻松,赶紧建立素材库。有都不一定写好,没有就根本写不好。”
“我x,老师,您跟我俩开小玩耍呢么?”您写了好几年,建立了好几年素材库,我们再神通也没办法生出来那么多资源啊?
告诉大家,没等写作就让你建立资料库的老师纯属跟你扯淡。
资料库要不要建立?一定要?怎么建?写完建,不经意建,千万不要刻意建。
写完文章后建立:如果你的文章得到他人认可,证明这个观点思路都不错,那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寻找一些未来可以用的素材,说不定在哪一天写文章可以用到,也能和读者产生共鸣。
不经意建立:平时我们都是读书看报的好孩子,(在这里,L君强烈推荐看一看《环球人物》这本杂志),少看些没用的综艺,有时候没准哪个人的报道就会成为你下一篇文章的引子。根据需求建立素材库才是既节省时间,又高效的办法。
这是一个总结
总之,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我的方法也未必适合你,就像L君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你看了也未必都能用上,或许可以称之为“鸡肋”。抓你能用你,操作性强的,玩起来顺手的一些借鉴,其余的L君认为不用都看,这不正是学习的好方法嘛!
我是L君,历经八个月从医学跨行到广告自媒体,成为一个广告自媒体人,个人公众微信号“L君的不正经文案”,周一至周五12:30更新大牌最前端的文案,最顶级的设计图,欢迎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