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也懂音乐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07:10 被阅读54次
牛也懂音乐

①我们对许多成语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明哲保身”原来是褒义词,后来被人们用成了贬义词,失去了本来的含义。

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明哲保身的意思是: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②我以前以为“对牛弹琴”是指牛不懂琴音。昨天经过一位文友点拨,我查了资料,才发现古人认为牛是懂音乐的。

东汉学者牟融对佛学很有研究。一次,他向几个儒家学者宣讲佛义。儒家学者们不理解,牟融不用佛经的内容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诗经》、《尚书》中的东西。

牟融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一天,他对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牛,弹了首古曲‘清角之操’,牛没有理会他,仍然自顾吃草。他又弹起一首蚊子、牛蝇和小牛欢叫的乐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摇着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

牟融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熟悉儒家经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没有读过佛经,如果和你们直接谈佛经,你们很难明白啊!”

那些儒家学者表示接受。

从古人的故事看,牛是懂某些音乐的。

“对牛弹琴”的本意不是说牛不懂音乐,而是要弹奏适合牛的音乐。引申为与别人谈话,要说别人能理解的话。

牟融很有智慧,用《诗经》解释佛经。现代也有人用佛经解释《道德经》。

《庄子》:“犹对牛鼓簧耳”。簧,是乐器里能发音的薄片。意思是:犹如给牛吹奏音乐。

牛也懂音乐

③小说《红楼梦》里,林黛玉曾经调侃贾宝玉不懂琴音乐理,好比“对牛弹琴”。

这天宝玉来到黛玉房里,发现黛玉正在看的一本书上,那些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就说:“妹妹越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啦。”黛玉嘲笑他:“好个念书的人,连琴谱都没见过?”说着就给宝玉讲解起来。

讲了一会儿,黛玉的丫鬟紫鹃提醒宝玉,说姑娘的身体刚好一点,也该让她歇歇了。宝玉笑了,说自己只顾听讲,让妹妹劳神了。黛玉说:讲讲音乐倒也开心,只怕我讲了半天,你还是听不懂。

宝玉说:反正慢慢地也就听明白了。赶明儿我告诉三妹妹和四妹妹,叫她们也来学琴谱,弹琴让我听。

黛玉笑着说:你也太会享福啦。大家都学会了,弹起琴来,你听不懂,还不是对――她说到这儿就打住了。

这话宝玉倒是听懂了,把话接过来:“只要你们能弹,我就爱听,管它是不是对牛弹琴呢。”宝玉把黛玉要说的话挑明了,倒把黛玉闹了个大红脸。

④我曾经实践过的冯德全早教:对牛弹琴学口语

1.双脑并用好处多

2.怎样“对牛弹琴”

3.亲情交流效果佳

第一节 双脑并用好处多

在教婴幼儿说话方面,父母们个个都是良师,孩子们则个个都是“神童”。大约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除聋儿外,每个孩子都能把妈妈所使用的语言学得惟妙惟肖,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也是令任何天才的成年人无法比拟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奇妙绝顶的“母语教学法”运用到其他早期教育活动中去呢?

宝宝为了适应环境,获得生存和发展,一出生就有本能的“无意识探求”心理,他要看、听、触、尝、嗅,取得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印象,把这种印象储存在右脑内。

右脑是主管图像、情感、音响、色彩的,这些信息最能促进形象思维和记忆,是婴儿最初自动吸收的精神营养。

但孩子单有右脑的思维是不够的,还要有主管语言、数概念的左脑的配合,认识才能趋向完整,思维才能更明了清晰。

因而双脑并用,就能让宝宝在两年左右获得对这多彩多姿、有情有意、立体化的大千世界的初步印象,并且得到非常可贵的听觉语言(口语)最初的发展。

让宝宝的认识、思维、语言、亲情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最佳方法,就是“对牛弹琴学口语,认识世界增亲情”。

没有比亲人对孩子絮絮的话语、丰富的表情、适当的表演,对万事万物的指指点点更好的早期教育了。

第二节 怎样“对牛弹琴”

宝宝最爱听妈妈、爸爸说话,那甜蜜的情感交流有极强的磁性渗透力。那么亲人们(包括早教师)怎样向宝宝“对牛弹琴”呢?

孩子一出生就要多多地让他看亲人的表情,与他说话、教他认物认事时都要同时做手势。

方法是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抱着宝宝四处走,对新奇事物,不仅让宝宝看,还要尽可能地让他摸一摸,甚至玩一玩。让孩了慢慢认识这个立体的、形象的、干姿百态的、五光十色的和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这样他就能慢慢地把语言(词、句)和对应的事物、人们的行为联系起来记忆和领悟了。

例如,妈妈对宝宝说:

“宝宝,妈妈抱抱,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穿鞋子……”(认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宝宝,看,那是电灯,咔嚓,电灯开了,好亮呵;咔嚓,电灯关了,好黑呵,看不见东西了……”(认识室内的各种物品)

“宝宝,这是妈妈的鼻子,这是你的鼻子,这是妈妈的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认识人体的所有器官)

“看,这是小鸡,那是母鸡,鸡妈妈带着小鸡玩。母鸡叫,咯咯咯;小鸡叫,叽叽叽……”(认识各种小动物,包括小虫。有毒的小虫不要去摸,但教育者不要流露对小虫的害怕情绪,不然宝宝就会受到暗示而害怕所有的小虫了)

“看,好美、好漂亮的花呀,这是红花,那是黄花,还有白花;这是叶子,叶子是绿的……”(认识各种花草树木,根茎叶花)

除此之外,还可用这种方法教孩子认识各种瓜果、蔬菜、粮食,各种交通工具,林林总总的商品;认识各种服装,不同职业的人;认识各种劳动、劳动工具,各种体育运动器具;认识高处的天空、云彩、日月、星辰,低处的江、河、湖、海;认识远处的山,近处的楼,上边的吊灯,下面的地板,左边的树木,右边的灌木丛……

再例如,妈妈对宝宝说:“那飞起来的是什么,那掉下去的是什么,那呼呼响又看不见的是什么,那只小狗对着主人摇尾巴是什么意思……”等等。甚至教孩子认识人的动作,观察人的喜怒哀乐。

只要你兴致勃勃地讲和看,孩子都会感兴趣,只要长期坚持,整个世界都会流入孩子的脑海。

但你一定要注意,教孩子认识万事万物千万不可强迫灌输。自然、宽松、快乐地玩耍,变换环境玩乐才是成功的早教,切不可有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三节 亲情交流效果佳

孩子对会动的事物,对色彩鲜艳的事物,对和蔼可亲的人物,对舒缓快乐的音乐,对可拿可玩的物品,对新鲜环境中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

对着这些事物与宝宝说话、交流、玩乐,就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对大千世界的探索兴趣,使孩子的口语、思维、认识三丰收,并在大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表象、词汇和知识来。

据我统计,一般自然长大的孩子,5岁时仅学握2000个词汇,而按我的方案培养起来的孩子5岁时能掌握30000多个词汇,是普通孩子词汇量的15倍。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早教方法,还能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使教与学的双方,即父母祖辈与婴幼儿建立起最快乐、最丰满、最长久的亲情关系。

相关文章

  • 牛也懂音乐

    ①我们对许多成语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明哲保身”原来是褒义词,后来被人们用成了贬义词,失去了本来的含义。 周朝时,宣...

  • 牛 懂音乐么

    时间来到二零一零年正月,二娃的女儿栗栗即将参加高考。 届时,二娃已经在老家坚守了整整四年。这四年,二娃换了很多工作...

  • 让你的人脉资源落地

    牛哥问:“杨文剑,你觉得懂懂的人脉资源厉害不?” 杨文剑说:“厉害。” 牛哥问:“如果让懂懂在济南办点事,除了我们...

  • 音乐不可懂VS音乐可懂

    1000多年前,有一个叫伯牙的人在山中弹琴,心中想着表现高山。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听到后就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

  • 听懂到底重不重要

    音乐心理学的课上老师经常会提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议题:音乐何须懂?音乐如何懂? 对于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一直在思...

  • 荒芜随笔:音乐何需懂

    音乐何须懂?最近听了音乐教授周海虹关于音乐的讲座,很有感触。他说音乐何须懂?我们总爱说不懂音乐,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

  • 你、我、音乐

    你爱音乐 我也爱音乐 也许正因如此 我们走到一起 你懂音乐 我不懂音乐 也许正因如此 使我不能懂你

  • 《 🎶假装自己懂音乐》

    ?????????? ???? ???????? ??????? ??? ????????? 《 假装自己懂音乐》...

  • 懂音乐,让孩子更懂世界

    懂音乐,让孩子更懂世界 “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知世界。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孩子懂得聆听,懂得体会内...

  • 音乐何需懂

    前两天听了周海宏教授的《走近音乐的世界》,让我彻底爱上了古典音乐,在这堂课中,周教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音乐何需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牛也懂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a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