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琦
希腊人凝视一尊人体,单纯是一种“美”的凝视,仿佛要努力地借着这种专注的凝视,把我们从政治的、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纷杂中净化到单一的美的层次里。——蒋勋
这是《优雅仪态提升气质》系列的第四篇内容。
在小时候学画画时,学到画人像都是从石膏像画起,当时曾想为什么都是外国人呢,是因为外国人五官更立体,特点更突出,更好画吗?后来才知道小时候所画的石膏像源自于希腊雕像,它们被收藏在博物馆,被复制成石膏像,被世界各地的人学习临摹,因为他们是人类身体美学最早的起点,也是人体仪态最美的顶峰。
与埃及绘画人体仪态相比
说到西方美术,一般以埃及作为起点。因为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风格是一种可以长时间持续一致的表达方式。
埃及的建筑、绘画、雕像都有一种稳定、对称、静止不动的美感。给人以秩序严谨,永恒不变的感受。
埃及的人像无论正面或侧面,都是端正而笔直的,有一种庄严、规矩的纪律之美,为人体仪态贡献了挺拔这一美的基础。
埃及是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等级、秩序、神权、信仰在体态的表达上便是挺拔、庄严,然而也缺少一点灵动与活力。
希腊美术与雕像的早期受到埃及很大影响,但是在爱琴海旁一个个拥有民主选举,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的小城邦上,秩序不再那么严格,规律不再一成不变,他们找到了身体的节奏、韵律、重心、曲线的各种可能性,又将此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和谐统一。
(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公元前1290—前1224年/约20m)
希腊雕像最美人体仪态
——重心之美
埃及人像的重心都是中正不偏不倚的。希腊人像的重心开始有了丰富的变化,重心偏向一侧,随着人体的动作而变,让静止的雕像有了律动的美感。
《胜利女神》重心在前侧的腿上,展开的双臂如同飞翔的翅膀,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飞扬。身体重心的偏向展现着生命追求的方向。
《米洛的维纳斯》重心在后侧的右腿上,体态丰盈婀娜,比埃及挺拔却僵硬的体态上多了一份放松与舒展。
(胜利女神/约公元前190年/高247cm/巴黎卢浮宫)
希腊雕像最美人体仪态
——曲线之美
因重心的变化便有了曲线。埃及人像重心中正,放在两脚之间,人体呈现的线条是直线。当把重心偏到一侧,身体为保持平衡会有自然的扭动和错开就形成了人体美丽的曲线。
《胜利女神》重心在前侧的腿上,胸膛向前,胯部向后,上下半身前后错开,此时就形成了前后的S型体态。
《米洛的维纳斯》重心在后侧的右腿上,整个身体呈现胯部向右倾,胸部像左倾,上下半身没有在一条垂直线上,而是稍微错开,此时就形成了左右的S型体态。
重心与曲线的变化增强了希腊人像的灵动与丰富,每一个雕像透过体态的变化诉说着自己鲜活的特点与性情。
(米洛的维纳斯/约公元前150——前125年/高202cm/巴黎卢浮宫)
希腊雕像最美人体仪态
——气韵之美
美的阶梯由形开始,升级到神,形神兼备再加上特点就有了气韵。
身体仪态优美,让一个人的气质得以提升;内在涵养的丰富,又使得气质更加凸显。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希腊雕像因重心的改变,曲线的玲珑而让人像的仪态丰富动人具有感染力,而到了气韵之美这一层,就不只是外在的动作塑造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展现。
希腊雕像给人以一种从容、娴雅、健康之感,这离不开希腊这片土地的自由气息。一个人的体态、举止会透露他的内心,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人们的体态、举止的共性便透露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世界,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文明。
蒋勋在解读西方美术史时曾说:“他们为人类找到了美的起点——美是从个人的身体开始的;肉体的美,精神的美,并不分离对立。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就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精神、自信的生命的开始。在许多以迂腐的道德压抑身体、以庸俗的禁忌捆绑身体的社会中,希腊艺术提供的人体的自由、健康、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美学启示吧。”
不追求完美人体,只修炼最美仪态
希腊对于完美人体有一个专有的词“Kouros”,指十八岁至二十岁发育完美的青年。这个标准太过苛刻,时间太过短暂,在我眼里它甚至有点残忍,因为这个标准就如同一条抛物线,只有瞬间到达顶点,其余不是还未到达就是已经逝去。
所以我们不必以希腊雕塑式的标准追求完美人体,但是我们可以遵循希腊雕塑的重心之美、曲线之美、气韵之美去修炼最美体态。
仪态的修炼可以由形体的优美,曲线的曼妙,到精神的展现,随着时光积累、沉淀,最终修炼出气韵之美!
美是深刻的、博雅的
美是艺术、是思想
美比历史更真实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