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定效应是在本书的后半部才提到的,但我感觉,锚定效应跟昨天讲的启动效应有点像,所以就提前把它拎出来,也好做个比较。
照例先来看实验:
当实验者对被测对象们说:“你是否愿意花费5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终,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20美元。
当实验者把问题换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终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143美元。
大脑 被先入为主的信息影响,以此参照做出判断或决策,这种现象,就是锚定效应。
在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我们的直觉思维都很容易受此影响。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因锚定效应而花费过冤枉钱? 比如一件衣服,原价400多,却被店员标价为1800,那么你跟她砍价敢砍到四五百元吗?
别说普通人,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容易被锚定。再来看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
让一些房产专业人员参观一座房屋,然后请他们估房屋的价格。参观之前,实验人员打印一份随机生成的“销售数据表”分发给他们作为“参考”。
经多次实验的结果显示,这些专业人员,对房屋价格的估计都受到了“销售数据表”的操纵。表格里的价格越高,专业人员们给出的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那么,如杜绝被锚定呢?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当你在谈判时,发现别人下了锚定,你就拍案而起,今天这个谈判宣告暂停。哈哈,听上去好像很爽,大家可以试试。
那么日常生活中呢,我的建议是,购物之前货比三家,多向专业人士请教。看到标价时,先提醒自己,不要被锚定。
我还觉得,与其防守不如进攻,学习如何“下锚”岂不更好。
看完了锚定效应,你认为与昨天讲的启动效应有何区别?
我感觉它们很像似,而且还想起一个晕轮效应,也挺像的。都是被先入为主的感觉或印象影响了判断或行为。
所以,三思而行这个词还是很重要的。可以防范我们直觉失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