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其实是家庭教育”,初看这句话我的脑袋还没转过弯来,可仔细一品,顿觉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相。什么城乡均衡,城乡结对帮扶,那都是外力作用,而在一开始,家庭教育几乎就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从我接触这么多的学生情况来看,一般有三种。一是过度关注型,二是不闻不问型,三是正面引导型。
第一种,过度关注的父母很喜欢插手孩子的学习,这类父母一般来说也有能力,能指点一二,而父母关注太多,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受到抑制,适得其反。
第二种,不闻不问的,会造成两种结果。自觉性强的孩子,缺少干扰倒是能学得很好,我教的学生中就有这么一个,家里贫困,母亲有精神类疾病,父亲打打零工,完全不操心他的学习,他用的笔甚至没有笔套,偏偏他的成绩非常好;但是自觉性不强的孩子少了父母的监管,放任自流,多数都不会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扶不起的阿斗。
第三种家庭教育是最值得提倡的。不多不少,正面管教,这样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不会差,若是辅以良好的学校教育,考高中、大学不成问题。
为什么教育会呈现城乡差距,因为乡镇中,从小学开始就不闻不问的家长太多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孩子还走不稳时,他们就放手了,任其跌跌撞撞摸爬滚打。而在城区,多数小学家长会在老师的要求下陪同孩子学习。
在乡镇教初中多年,很多成绩中上的家长都说过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在如今还算是非常普遍的事。他们多数是70、80后,如果读过大学,多半不在农村了,留在农村的,大部分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所以我往往希望他们是管但不多管的类型,管得太多,亲子矛盾增加,管得太少,家校合力减弱。
然而,教育没有统一路径,更没有捷径,还是在与子女的磨合间找到最佳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