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门的是保姆,上下打量李志一番后,才将他领进客厅。
虽是晚上,暑气未消,然而这别墅里面却是一个清凉好世界。
李志随保姆来到客厅,只见对面欧式白色碎花沙发上独自坐了个身材匀称的中年男子,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穿着缎面印花睡衣,正在看电视。
看到他进来,刘老板忙从沙发上起身。“哟,李总,晚上好!快请进!”说完又躬身拿起遥控器,将墙上大屏电视的声音调成静音。“坐坐坐!”
李志立刻笑呵呵地拱手打了个招呼:“老刘,晚上好啊!”
“这么晚还大驾光临,想必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刘老板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就凭咱俩这关系,没事就不能来了吗?”李志赔笑道,“不过时间好像确实有点晚了哈?你们都已经休息了吧?真是不好意思,才忙完公司的事情。”
“行了,不用绕弯子了,你要是没事肯定也不会这么晚还找上门。直接说吧!什么事?借钱?”
“嘿嘿,还真被你给猜中了。神机妙算啊!”
“我就料到你有急事!不过呢……”
李志心一沉,默默等着刘老板继续说下去。
“不过,我现在经营的这家文化公司,最近遇上点麻烦,不太好脱身。再加上有几个原先的老主顾合同就快到期,续不续也没个准,所以,你懂的啊,这种情况下,公司资金当然也比较紧张。”
“理解!理解!”李志竭力维持着脸上的笑意。他的心情仿佛也正随着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明灭不定,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始诉苦,对方已经说了一大堆,自然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又寒暄了几句,李志就知趣地告辞了。
眼下有座大山正挡在他的眼前。再过两天,公司就会有一笔500万的欠款到期。因为过度焦虑,他又是一夜无眠。
自从创业,李志就从早到晚不停地为资金发愁。无论见到谁,他的第一反应都是能不能跟对方借点钱。
原本公司只做批发和零售,业务很难拓展,后来就办了厂,增加了设计和生产的环节。但因为购买原材料和库存的不断积压,尽管合作商越来越多,财务压力却也越来越大,以至于三年后欠下巨款。李志眼看公司就像一个体态臃肿的糖尿病患者,只能靠不停地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怎能不忧心忡忡?不过眼下他最愁的还不是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而是那笔就要到期的贷款。
做生意最头疼的事情,恐怕莫过于资金周转了吧!没有什么事比深陷借钱、还钱,再借钱的死循环中更难受的了,就好像他李志借钱不是为了创业,而是创业只为了借钱而已。
该借的人早已借过,现在几乎已经借无可借。再说就算能借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自己辛苦打拼创立的公司即将破产倒闭,每每想到这里,他都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正升腾起一股强烈的绝望感,像怪兽一样缓慢吞噬着他的四肢,使得他浑身无力,冷汗涔涔,一个指头都不想再动。三十三岁的他想,可能自己的人生都要就此完结了。
二
第二天是周六。李志中午要去见几位老同学。因为一晚上没睡,他不太敢开车,所以难得坐了回地铁。但出乎他的意料,自己竟然像连喝了好几罐红牛似的,异常精神。
班上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进入了职场,朝九晚五了许多年,如今也都比较稳定了,很多人还升到了公司的中层,只有他毅然辞职创业。虽然明知道很多创业者都和他一样,时常身陷各式各样的窘境,他仍然忍不住觉得,自己可能是这些同学中混得最差的那一个。
今天要见的几个同学,其中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来上学后定居下来的。因为关系最要好,又有人比较热心,所以几乎每年都会组织聚会。聚会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因为渐渐都成了家,经常有人拖家带口赶过来。
李志步履缓慢,还没走进包厢,就听见几个熟悉的声音在互相问候着:“最近在忙啥?”“家里人都还好吗?”“哟,小鬼头又长大了!”
正要进去,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把他吓了一跳。
“李大老板,还以为你又来不了呢!”
李志一扭头,发现是这次做东的单兵,于是也咧嘴笑道:“这次说什么也要来啊!”
包厢里的人都翘首往门口张望。
“李总还是那么忙吗?往回每次喊你,你都没时间过来。今天怎么有空?”座位上的于新亮招呼他说。原先他俩是舍友,睡上下铺的兄弟,关系自然更近一层。
李志笑呵呵地随单兵走进去,干脆坐到于新亮身边,说道:“我那都是瞎忙,也没忙出什么名堂来。哪像你们,小日子忙得安稳又踏实。真羡慕你们啊!对了,你老婆孩子没来?都还好吧?”当初那对夫妻兼同学可是班上看上去最般配的一对。
“我们呀,还是老样子呗,”于新亮声音稍微放低了一点说:“不过昨天因为学区房刚吵过架。”
“你们要买学区房了?”李志不禁感慨时间过得飞快。“哦,你们孩子都……四岁了吧?四岁?”
“五岁了,没两年就要上小学了。”于新亮说。
李志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那有看好的吗?”
“有倒是有几套想买的,就是现在手头余钱不多,买起来比较吃力。我想买个小点的,房贷能少些,我老婆不同意……唉,你最近怎么样啊?还跟以前的女朋友有联系吗?打算单到什么时候?”
李志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我根本就没时间谈恋爱。”
“也是,像你这样的大老板,肯定成天连轴转。不过也得注意身体啊!抽空出来多和老同学们吃个饭,喝喝茶,放松一下也好啊!钱是赚不完的对吧?”于新亮后半句刻意提高了嗓门,似乎是说给大家听的。
“哪的话?”李志也顺便打趣自己道:“我穷得油都加不起了!想想都快没饭吃了,这不,今天一定要来蹭顿饱饭啊!”
旁边的单兵立刻表情浮夸地“嘶”了一声。
“你饭量很大吗?”单兵抄起自己的包,一把捂住,并作势要走,逗得一桌人笑得更厉害了。大家借着话茬又热闹了一会。
李志继续应付着老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脑子里却在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情。他心里惦记着的是,能否找这些人中的谁借点钱。有人当初结婚买房时也找他借过。不过互相借的都是个人承受能力范围以内的一点小数目,代表着友情边界默认的经纬度,因此现在就算能找他们借到,也是杯水车薪。再说现在他们大多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不向自己借就不错了。所以李志想了想,直到聚会结束,终究没想好到底还能找谁再私聊借钱。
紧要关头,又浪费了几个小时,什么也没有办成,李志有点懊恼自己的谨慎了。
三
人有时候很奇怪,越是时间紧迫,反而表面上越是风平浪静,因为反正急也没有用了。
李志从饭店出来后,关掉手机,塞进口袋,一个人在附近的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仿佛又回到了曾经不开车的日子。
往常他可从来没这么闲过。创业维艰,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这里是城市最繁华高端的地段,国内外品牌专卖店鳞次栉比。时常有鲜衣怒马的行人擦肩而过,令人忍不住频频回顾。每家商店的橱窗都像是一个个独立的有生命的盒子,正在努力为路人营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幻梦。
然而,这些都丝毫触动不了李志。若说看到眼前的景象,会激发他立足上海滩的斗志的话,也许以前是有过的,但此刻,他正如同饥渴难耐的人,焦急地环顾四周,却看不见哪怕一个水杯。
他一边走一边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中,没看见街角正有一辆车在转弯,反应不及,人差点撞上。还好小车车速本来就不快,再加上一个急刹车,这才避免了一场惨烈的车祸。
随着一声国骂,司机探出头来冲他吼道:“戆度!走路不看路吗?没长眼睛啊?”吼完嘴里依旧骂骂咧咧,同时猛打方向盘,绕开李志,扬长而去。那样子就好像生怕李志是个碰瓷的。
李志依旧愣在原地,仿佛还没回过神来,直到下一辆车催促的喇叭声突然唤醒他的意识。他本能地退后了几步,让车驶过,然后失神地望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
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人寿保险。万一他真的有了三长两短,那笔高额赔偿金至少也能偿还企业三分之一的欠债吧!所以,是不是只要心一横走过去,和大卡车来个亲密接触,所有的问题就都不存在了?这样一想,他反而陡然觉得浑身一阵轻松,颇有英雄赶赴刑场英勇就义的心态。
连死都不怕了,活着还有什么可怕?失败还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起码还有几十年的岁月,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就这样了结生命,人间来一趟似乎多少有些不值得。
这天晚上,李志放下了一切,安然入睡。
四
周日一早,为了拜访一位多年有生意往来的朋友,他一连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来到市郊这个十字路口。
常先生在路口开了一家超市。这位略显肥胖的中年老板,生意做得不错,开了好几家连锁超市,这里只是他手下一个分店,周末的时候总会亲自来巡视。
见到他之后,李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尽快查看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而是直接对他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如果两天后再不如数把一笔钱还上,企业就真的要破产了。
常先生听完,停下正在记账的笔,从老花镜上方看了看李志,问他道:“你到底欠了多少钱?”
“目前负债大约3千万,这一笔马上要到期的是500万。”
听了这话以后,常先生又看了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了?太多了?”李志疑惑地问。
常先生索性放下手中的账本,摘掉眼镜,望着他的眼睛说道:“我想说的是,小伙子,你实在是太能干了!”
“不会吧,常先生,”李志脸涨得通红,辩道:“都这种时候了,您还有心情和我开玩笑?你看,我都落魄成这样了,你还说我能干?”
看到他窘迫的样子,没想到常先生居然笑出了声。
“李志,你误会了,我可是真心夸你能干,绝对不是在讽刺你。要知道我自己可是拿超市做担保,才好不容易借到了几百万的周转资金。你倒好,年纪轻轻,什么担保都没有,就能借来几千万,这不是本事是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快,赶紧教教我,我好再去借点钱。”
听完常先生的这番话后,李志瞪大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然后边摇头边大声地笑了出来。
他突然意识到,常先生说的话,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这几天自己脑子里想的全是关于还钱的困扰,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虽然他欠了那么多债,但能借到那么多钱,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他李志凭什么就可以?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常先生又说道:“李志,说老实话,我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会借钱的人呢。一般只要你开了口,感觉不借给你都不好意思。”
听到这话,李志马上忆起,确实以前也常听朋友们提到,把钱借给他不会有任何担心,因为他们相信他一定会还给他们。他想,好像自己果然挺会借钱的。
刚还想过要放弃生命的他,竟然得到了成功生意人的夸奖,真是不可思议。也许之前自己过于放大了事情消极的那一面。是时候该换个角度思考一番,重新调整自己的资金策略了。
他趁机再次向常先生申明了自己的困境,并成功借到了一笔款子。
五
离结款日只剩下最后一天了,现在李志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赶紧去筹钱。
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面孔,不停地告诉他,还可以再去别的地方,找別的人试试看。
对于李志仍旧欠着钱的那些人,听说他遇到危机,巴不得还要再借给他一点,以防他的公司万一真的倒闭,自己之前借的钱就会打水漂。他们好歹是相信他可以扭转局面,再次按时还款的。
一直以来,李志借钱都是有原则的。他一向严守约定的还款期限,从无延时。只要还款日期临近,哪怕再怎样东拼西凑,也要把钱还上。因此借钱给他的人或机构总是特别信任他,也因此愿意一借再借。因为在这些人的眼里,借款和还款的能力是挂钩的。那句老掉牙的古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其实就是最朴素的真理和秘诀。
钱借多了,他也积累了不少有用的经验。比如,借之前,应该事先判断一下,对方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借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这个金额的一半。要是你估摸着对方手里有1000,那就只能向他借500。敢借600,对方很可能就会当场回绝你。当然了,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再退一步,借300试试。
李志又想出几个可以借钱的人,包括之前借过的生意场上的老朋友,挨个抓紧去拜访。到了周一上午,总算凑到了300万元,但即便这样,也还差200万元。看来,要在明天下午3点前把钱凑齐,基本上已经无望了,但他还是打算前去拜访方董。
方董人比较义气,公司规模很大,与李志的公司长期有商务往来,只是两人的私交还没好到有把握一定能借到钱的地步。不过李志还是抱着死马当活医的心态去了。如果再筹不到钱,公司大不了关门大吉,那就一切重头再来好了。
没有事先预约,他直接找到熟识的秘书。秘书回复他说,董事长有事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让李志在办公室外面坐一会儿等等他。
李志静静地坐了几分钟,不觉十分困乏,竟然很快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志感到肩膀被人轻轻地拍了一下,于是一下坐直了身子。他揉了揉眼睛,看见方董正站在他面前。
他被叫进方董的办公室,还没来及坐下就说:“因为事情太紧急,请原谅我跳过那些客套话,直接告诉您我来的原因。我现在急需一笔钱,好解决公司的债务危机。公司有一笔500万元的欠款快到期了,现在还差200万。我实在是再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了,所以才找到您。还请您务必得帮我这个忙!如能借我应应急,我将感激不尽。”
方董沉默地听完,没有立刻作答。李志紧张地手心里渗出一层汗。
没想到,最后方董竟然拍了一下桌子,高声说道:“行!我方某人今天就帮你这个忙!就凭你连借款都无法偿还,居然还能心安理得睡大觉。以前我从来没见过火烧眉毛还能这么淡定的老板,你是头一个!”
被方董送出门的时候,李志看着玻璃幕墙外的阴天,说:“今天天气不错,有云。”
“是啊,挺凉快的。”方董愉快地回应。
欢迎关注“小E见”(E-Musing),给你更多好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