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大院里,总呈着一个年轻人的匆匆身影。
他,就是阳荣。
年青的他,对工作充满热情。每天,迎着朝霞,一脸阳光,精神饱满地步行去上班。
他总是第一个走进办公室,勤快地把办公桌整理的有条有理。然后给同事们泡好茶水。
随后,他淹没在文件,公文的海里;或穿梭在一个一个的办公室。
俗话说:“能者多劳。”这不无道理。
文科状元,高材生。对所做的工作,既满腔热爱,又肯钻肯干。
人们看到:他不是被领导亲自召唤,就是被电话邀去。
“龙秘书,请准备一下,明天的发言稿。”A副省长安排。
“好的!”他恭敬回复。
“龙秘书,准备一下材料,明天上级来调研。”B副省长指示。
“好的!”他恭敬回答。
“龙秘书,写一篇欢迎词。明天迎接外宾。”C副省长布置。
“好的!”他毕敬毕敬接受……
秘书,总是事多,总是繁忙。他们既是领导的“左臂右膀”,又是领导的“勤务兵”。
阳荣没来多久,就表现出,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办事果断,处人周道。尤其,文案作的无懈可击,恰到好处。
在这精英云集的省府,他能得心应手,令领导满意。
短暂的时间里,就把他的天资异秉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悟性高,善于观察,才思敏锐,巧于归纳总结。尤其,他总是取长补短,善于吸取同事的长处。善于揣测领导的意图。
在工作上,他很快便是轻车就熟,得心应手。
他细细研究文件,准确掌握政策。巧妙地把握法规。
再者,他能揣度到那些领导的特性,理性地分析他们的思想,他们办事的风格……
这里,是一个丰彩的世界。这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是一个复杂深奥的世界……
八十年代,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阳荣认真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得要领。他对改革,搞活经济,研究出一套方法。
他的一篇论文,《坚定信念,加快步伐,搞活云南经济》,被刊登在《云南日报》首榜。
A副省长看后,大加赞誉,马上召见他。
“阳荣同志,你这篇论文,很有深度。
许多观点,我很赞同。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就是要敢闯敢做。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的前面,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榜样。
但是,我们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正确,就要加快步伐。
摸着石头过河也好,大胆创新也好。就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去干!
阳荣同志,不愧是将门之后!
我身边,正需要你这样的人。
今天,我正式向组织部要求,调你来做我的助手。
你有什么要求?”A副省长微笑地看着他。
年轻的阳荣,禁不住地满脸欢悦。
能得到自己内心崇敬的领导的赏识与赞扬,谁都会喜不自禁。
“谢谢省长爱护!谢谢省长培养!我一定努力,做省长合格的学生!”
阳荣,真是幸运!真是奇才!
他到省府工作,一年不到,就得到A副省长的赏识提拔。前途大好!
A副省长,是第一副省长。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有才华的领导。
在云南,他是一位资历很高,能力很强的实干家。他的许多举措,深得民心,使云南一度落后的经济,迅速提高。
能到这样的领导身边工作,为阳荣今后的发展,铺平了向前的道路。
八十年代末,云南的面貌,焕然一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短短几年,云南,边陲云南,每一个州,每一个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许多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高寒山区,陡峭的山脊,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大型果园,烤烟基地,无公害养殖场,随处可见。
许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农民的住房,发生了质的变化。茅草房,石块房,瓦房。换成,一排排崭新的砖房。
云南第一村大营街,更是令人惊赞。
第四十八节||如鱼得水玉溪,曲靖,楚雄,蒙自……一座座新兴城市,迅速呈现。
企业,也在大力改进。矿产,钢铁,整合优化。
卷烟企业,优化联组,成为创税大户。
云南在腾起,像一颗颗珍珠,在云贵高原上,越来越光彩动人。
阳荣,总是奔赴在云南的每个地方。他不是随副省长亲临,就是代表副省长到现场。
他的果断,大手笔,大智慧。让地方领导与群众印象深刻。他的个人魅力,突显出来,令人爱戴。
阳荣,荣幸地进入第三梯队,到党校学习。
他的远方,是龙马山的雄伟!
彩雲之南,美丽的地方!
第四十八节||如鱼得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