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家一致的认为人应该遵从自己的自然,也就是说,人活着应当任从他自己的理性或冲动,不应当遵从当时的风俗和道德。
但是新道家之中仍有主理派与主情派的区别。前者强调遵从理性而生;后者强调任从冲动而生。
1. 任从冲动而生活
这种冲动大部分都是肉体上的快乐,新道家认为追求肉体的快乐不一定要受到鄙视,关键是这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应该对“超乎形象”的东西有一些了解。
比如,竹林七贤的刘伶,他很喜欢纵酒,而且在屋中不穿衣服,并且解释说,他以天地为房子,房子为衣服。
刘伶固然追求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是纯肉体的快乐,而且对于超乎形象的东西有所感觉,即对天地自然的认知。
2. 情
庄子认为圣人无情。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可是,新道家主情派的王弼认为,圣人也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的,只是圣人能够做到“有情而无累”。
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动情,倒不在于某种个人的得失,而在于宇宙人生的某些普遍的方面。
3. 性
晋代新道家的人对于性的态度,似乎纯粹是审美的,不是肉感的。他们都是欣赏异性的美,而不含任何性爱。或者可以说,他们只是欣赏美,忘了性的成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