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楼梦莲·传统文化莲·书写时光
尘品红楼1.1:甄士隐及通灵宝玉

尘品红楼1.1:甄士隐及通灵宝玉

作者: 费漠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10:35 被阅读235次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前言:自2016年底开始写《尘锁红楼》,一步步走来,竟找回了已丢失多年的那份对写作的痴迷,那是一种一头扎进去,全世界只剩下写作的感觉。所以,有了解读《红楼梦》文本的想法,并于近日付诸行动。《尘锁红楼》是以解析人物及故事进而对人生有所感悟为主,为了区分,解读文本这一系列文章,以《费漠尘品红楼梦》简称《尘品红楼》为名。

    虽然我本无才,只是自小就痴迷写作与看书,遂以此作为人生一大乐趣。也因此,《尘品红楼》不过是个人的粗见罢了,如果能够带给你些许感悟,便不枉这一创作过程中的辛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太喜欢考证和索隐,觉得太伤脑筋,而且我个人觉得,考证是一件比写作更耗时费力的事情。索隐百分之八十是个人意.淫。

    所以,无论《尘锁红楼》、《尘品红楼》,或者是《红楼梦悲情人物集》都是以文本故事为主进行创作的文字,且以程乙本的《红楼梦》为准。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写作水平自然不是我能比的,而且如此庞大复杂的写法,在解读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和过错,一时不察,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教,如你看到我文中出现的失误,还请在文后留言给我。

    十几岁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曾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类似《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流传后世。

    可惜一直未有长进,就先孤傲一次,从《尘锁红楼》、《尘品红楼》《红楼梦悲情人物集》开始,慢慢积累自己传世之作的基础吧!但愿,我的梦想,能够实现,也祝福每一个人,可以心想事成、得偿所愿!

    主要内容概述:

    《红楼梦》开篇即以我们熟悉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说起,讲述了通灵宝玉的来历、神瑛侍者即小说男主角贾宝玉与绛珠仙草即小说女主角之一林黛玉的仙缘及绛珠仙草下凡还泪的起源。

    随后,很有意思的是,第一个看到即将来世上历劫的通灵宝玉的凡人,是个退休在家、过着悠闲自在小日子的甄士隐,而且是在梦中得见。

    接着,小说描述了甄士隐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及悲惨遭遇——唯一的爱女被拐子拐走、一场大火烧没了家产、投奔岳丈却遇冷眼相待、甄士隐很快现出下世的光景、不久随跛足道士离去。

    与此同时,带出了落魄书生贾雨村这个人物,是如何得了甄士隐的资助进京赶考并升任了县太爷。

    大概,看以上如此简单的介绍,或许你不觉得有什么,认为这是个很平常的开头。然而因为撰写时的年代有诸多限制。

    所以曹公当年不能直抒心事,笔墨之间留下很多谜团或若隐若现的线索、以及对生命的诸多感悟。导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红楼梦》,即使读上百遍,仍有新的体会与悟到。

    也就是说,这看似平常的开端,却仍给人带来很多感悟。以下文字,便是我个人对于第一回的见解,若能带给你一些感悟,也算抚慰了我的辛苦码字。

    甄士隐

    1、甄士隐未必是真事隐,贾雨村不一定是假语村言

    如果不去看任何介绍,并且是刚刚读《红楼梦》第一页,你可能会误认为是一部神话或玄幻小说,因为红楼梦的开篇第一段是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此处“梦幻”,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生如梦如幻,即使你亲身经历过很多事情,也仍是梦幻一场,不必当真。

    所以在叙述的过程中,以甄士隐去的手法来记录这段梦幻之旅。

    很多红学家或红迷把“甄士隐”解释为“真事隐去”,这是很好的注解,然而私以为还停留在文字游戏的框架里。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说,当你把真实的当作虚幻的来看时,那虚假的远比真实的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捏造的(不存在的)说成真实的时候,那捏造的竟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

    所以,作者到底有没有将真事隐去,这个真的很难说清楚。或许,只是隐去了姓名、地址及年份(朝代),亦或,隐去了一些事情的细节描写,却又在某些地方暗喻了这些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也有可能,这个真事隐去,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因为现实社会中,你不大可能说出所有真话,有些真话,务必要委婉的说,甚至把真话说成反话,也就是谎言。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在两性关系中,对方只是关心你一下下,你却当成有意于你。而对方说真话,你却以为对方有苦衷不得不这样“欺瞒”你。这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

    而“无为有处有还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一些女性源于种种因素,不太信任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一旦某一日,很意外地看到男朋友或丈夫做出不寻常的举动,比如,突然背着你打电话,或回家比平时晚了几个小时等等,就开始怀疑男朋友或丈夫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极少有女人会想,男朋友或丈夫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或不好解决的问题了?

    这实际上就是把不存在的,想成真实的开始,你在捏造一件事情,而这个被你捏造出来的,被你当做比真实的更真实,甚至为了显得更真实,只要有一点点空闲,你就以“男人都这样”、“没有不偷腥的猫儿”等思想观念来暗示自己。

    我们继续看回本: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思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贾雨村

    贾雨村,假语村言。前面说过“假做真时真亦假”,所以这个假语,极可能是真话。而村言,村,粗俗的意思,村言就是粗俗的话。我个人觉得,在《红楼梦》里,也可以代指入世。

    或者更直白地讲,就是现实、现世。作者用不那么高大上(高雅、高贵)的话、假语及现世的语言,来讲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经历。

    另外,这个村,其实也可代指“存”,把这些假语存录下来,有缘者读来,或当做警世真言、或作为笑谈,或成为自己人生及心灵的导师也很不错。

    实际上,不管你把此书定义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只要你看了,就实现了作者在不同层面上的夙愿。

    比如,你当做笑谈,至于可以打发时间或娱乐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作为警世真言,唤醒了你对生活的热爱或包容等特质;而成为你心灵的导师,极有可能是你悟道的起点。

    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事情,你去做的时候,你给出的意义可能就是一种,但世人各有不同的经历与思想,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定义。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就试着以开阔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及世人的行止与因果吧。

    因为,你心开阔,不再拘泥于某一个框架,你就是鲜活的,就会有很多创意展现在生活或工作中,如此一来,人生何愁不精彩?一旦精彩,充实与快乐,即可成为生命的主旋律。

    大荒山

    神话故事

    开篇提示了真事隐去与假语村言之后,接下来讲起此书的起源,来自于一段神话故事。

    且看回本: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均是作者杜撰的地址,在古本甲戌本中,此三处分别批着:荒唐也、无稽也、妙!自谓落坠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这是当时该书批评者的理解。即作者以荒唐之言,无稽之谈,抒发其堕落为情根之痛。

    这里的无稽,无稽是没有根据,无可查考之意。这是在告诉你这些事情并无可查考的根据,就是说,这是杜撰出来的。为什么杜撰这样的故事来?因为当年坠入情根之中所带来的痛苦,已经压在心底多年,故此纾解一下。

    青梗隐喻“情根”,《牡丹亭》里有句话说:“情根一点是无生债”,情一生根以后,这个债就还不完了。还不完怎么办?大部分人选择逃离、转移等方式来让自己的日子看上去好受一些,但还是自欺欺人罢了。

    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断轮回。斩断一切情欲的念想,既能身在其中又可抽离开来,这不容易做到,你看林黛玉不见得不知道理性和遵守儒家规矩做人更得大家欢心,薛宝钗也未必不了解自己太过理性而缺少了感性部分,王熙凤虽然没有钗黛那么聪慧有才,却也深知自己平时太歹毒了。

    可是,在那个当下所处的环境、所在的位置上,她们也只能那样做,无法两全。所以,贾宝玉与惜春,才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走向解脱之道。

    虽说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是作者杜撰的,我却觉得这杜撰之间,也是真实的。

    也许,地球之上确实没有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灵魂深处,大抵是有这三个地方的。

    很有意思的是,已有红学家、明史学家土默热先生通过对清初《长生殿》作者洪昇在其几个重大人生遭遇发生时的行迹进行了详细追踪研究后发现,原来《红楼梦》中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实出有处,这就是京东的盘山,位于蓟县西山45里,现属天津市。

    当然,我曾经说过,我不喜欢较真去研究考证这些说明,因为“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很多事情,因为年代久远,真的没办法去验证真伪。

    即使在现世,人还活着,这个人曾经历过的,有时也难辨真假,比如,你爱的人虐待你,当你过多的关注那些受虐待的事件,你就会慢慢地忘了他曾经对你的好。

    最终,他成了施虐者(加害者),而你变身为受虐者(受害者)。那么,你的记忆里,多半只有被虐待的过往及由此带来的怨恨或其他情绪纠缠,而少了很多美好与安宁。

    但是,当你完成了自我疗愈与心灵成长这部分之后,你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忆起他曾给与你的爱,想起你们也曾拥有过的美好时光,甚至,你可能还透过他施虐于你的那些事件,悟到了你此生需要修行的功课。

    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原来施虐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而施虐者,成了助你走向蜕变与重生的天使。再过几年或十几年,你可能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你放下了所有的爱恨,再回忆时,或许你都无法确定,他真的有虐待过你吗?

    别人看到或记得他打你的画面,于是他仍是虐待者,他是恶的。可是,又有一些事情触动了那些个别人,他们又觉得,他这个人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恶或坏,于是,他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好人或善良的人。

    时间慢慢的流走,最后,那些个别人,好像也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曾经做过恶人。

    一僧一道

    所以,漠尘只针对文本来解读《红楼梦》,或许更容易有所领悟。对于作者,如果《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话,作者的意图就是记录下来生命中的某些事件,借此忏悔、反省。

    甚至,写这本书的真实意义,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记录而已。皆因世人想得多,所以又贴上了很多可有可无的标签,并附加上各种自定的意义。所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而漠尘眼里的《红楼梦》,自然是漠尘的韵味。

    继续回到文本: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有时候,一个人有用无用、有才无才,真的没有办法按照约定成俗的规定来判定。灵石自以为众石都是有用之才,所以被选去补天。可它不知道,它的使命比补天更大,它需要下界历练一遭,以此补情天。

    补天容易,就好像我们这个现实社会,认为读大学找个好工作是正经事,不管是否出自本心,众人皆走上这条路。而那些清洁工、洗碗工、农民工等等,却被认为无才。

    可是,你让一个天之骄子去做清洁工作或种地,未必就做得很好。

    如果愿意放下身段,走进世俗这些被定义为低贱的群体中,你会发现,他们讲的很多事情,都是你不懂的及你以为没有用的。

    所以,有用无用、有才无才,不能单一的去评断。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也都是无用的,每个人都是有才的,也都是无才的。

    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和层面去看待,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是被弃之于青埂峰下的灵石,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否则,哪里会有《红楼梦》?或许,很多所谓的有用之才子,还奢望自己变成被弃于青埂峰下的灵石呢!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经常看不到自身的美好与有用,转而去艳羡他人的辉煌与万丈光芒。


    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

    所以,活出自己并不容易,这大概也是灵石需要下界历练的缘故之一。所以: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光秃秃的还不行,必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是件奇物。这其实是在讽刺世人,不能只以尘埃一样的身份活着(尘埃太普通也不起眼),还得给自己多考一些证书,做出很多非凡的成绩,来标榜自己不是个普通人。

    不管是世俗中人,还是灵修及修行领域中,太多人都在不厌其烦地,透过各种行止与方式,为自己贴上各类标签,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比如,中国大陆很多灵性导师,会参加被捧得高高在上的一些国外老师的课程,拿到机构制定的证书,简介上就可以再多加一笔:美国XXX机构认证XXX师,以为镀了金就会不一样,就可以比别人厉害了。这同样是执念,根本放不下。

    所以,不单单是普通人有执念,很多自誉为修得很好的僧道及灵性导师,也有很深的执念,这些很深的执念,大部分人是觉察不到也放不下。因此,真正开悟、真正修到高境界的人,并不多见。

    让自己活得和别人不一样,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生来都是异于别人的。然而,世界从来都是大同小异、求同存异而已。

    若太过执着于与众不同,做出种种贴标签标榜自身的行止,反而离本真越来越远。幸运的是,灵石还能够回归本真,只是,身上却多了一样东西: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我师意为如何?”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灵石的身上多了什么?因为它下凡历练了一番,回来后觉得它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堪比书中所记载的异样女子,遂记录下来这段经历。后被求仙寻道的空空道人看见,两个人有了一段对话之后,空空道人思忖半响,发现所记录的内容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更有趣的是,这位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自色悟空,成为真正的空空道人了,并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

    宫锁心玉雍正

    说到情僧,我想起举世闻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最著名的诗歌,大概就是被电视剧《宫锁心玉》改编成主题曲的《见或不见》了: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漠尘非常喜欢这首诗,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是关于爱情的诗词或歌曲,但实际上,把这首诗定义为情诗,太过狭隘。

    如果你能够,在有着朦胧月色的夜晚,闭上眼睛听这首歌,你会发现,这是可以让人能够静下来的一部警世真言。

    它时刻提醒着我,不必去求(索取)爱,也不必执迷于爱。无论对方在或不在,来或不来,只要你爱,这份爱就在那里,从未增减过,也不曾被舍弃,更没有悲或喜的情绪夹杂其中。

    所以,有时候悟道或开悟,不一定是透过修行完成的,很多时候,修行就是一个标签,彰显一个人的高大上或不同于普通人的身份罢了。

    因此,灵石即贾宝玉是通过与生命中几个女子的情爱纠缠,走上了悟道这条路。当标榜着皇亲国戚的富贵之家遭遇了从巅峰跌入底谷时,贾宝玉这位情僧之所以出家,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必然的选择。

    为什么贾宝玉是情僧?尽管他是在看透生命本质之后出家的,但未必能够马上放下缠绵于心中的各种情思,想来出家之后的生活,多半是在回忆过往与悟道之间度过的。

    也就是说,他会经常回想起身处富贵之中的那些时光,及那些对他有着很重要意义的女子,在这些想起的空隙,他逐渐悟道,最终放下,回归青埂峰下继续做灵石。

    未完待续,第一回的解析,写了2万来字。

    注:题目中的1.1,前面的1代表第一回,后面的1代表第一回第一篇解析文章,以此类推。

    文/费漠尘,针对红楼梦文本的解析,属个人观点与感悟。图片取自网络87版红楼梦剧照及其他,转载文章请联系作者本人,感恩遇见!

    更多原创文集,欢迎阅读和收藏:

    尘锁红楼(此文集收录漠尘关于红楼梦系列解读文章)

    尘锁西游(此文集收录漠尘关于西游记系列解读文章)

    读金瓶梅(此文集收录漠尘关于金瓶梅系列解读文章)

    尘梦无痕(此文集收录历史故事及历史人物解读文章)

    尘梦留痕(此文集收录漠尘古诗词及民国人物解读文章)

    尘眼世间(此文集收录两性情感、爱情故事及各类杂文)

    写作读书(此文集收录写作技巧分享及推荐书籍读书感悟)

    莲心无尘(此文集收录漠尘的画作、诗歌及美食等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夭想拾漏儿:个人品读,加入男女关系问题,个人关于人生的感悟,结合得风波共起,相映成趣~
        费漠尘:@夭想拾漏儿 嘻嘻,你的评论,也是有趣得很,谢谢你😘
      • cd6494c5e7d4:被吸引进来了,看你的文,再品一遍红楼。赞
      • 青色百合99:爱红楼,这本书可以一读再读。
        费漠尘:@青色百合99 嗯嗯,是的,每次读,都是不一样的感悟。
      • 文心剑胆:其实红楼梦根本没有后四十回。后边的结果都夹在前八十回的诗词歌赋里。后四十回,很激烈,有国破家亡的情节,所以为避文字狱的时风,作者用诗词暗示,并藏起来。
        费漠尘:@文心剑胆 嗯嗯,是这样的。:smiley:
        文心剑胆:我如果活在有文字狱的时代,也会把危险内容这样藏起来。
        费漠尘:@文心剑胆 有没有,不清楚,也不做考证,嘿嘿
      • 身在白云外:石头是宝玉,倒是解释了“木石前盟”。可这石头下凡尚需别人夹带,又与廿回和尚与石头说“青埂峰下,别来十三年矣“有矛盾。唉,两难。
        费漠尘:@身在白云外 小说就是要两难的技巧:smiley:
      • f52ca06927b4:功夫很深👍
        费漠尘:@汉之卫青 谢谢你一如既往的喜欢,嘻嘻
      • 宝黛顽玉:写的是真好,也勾起了我年轻时看红楼的种种回忆,支持你,加油
        费漠尘:@宝黛顽玉 谢谢你😘

      本文标题:尘品红楼1.1:甄士隐及通灵宝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vv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