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是《诗经·国风·鄘风》中的第一首诗,写一位少女选中了意中人,却遭到家长反对,因此发出了呼天唤母的悲叹,表达了对婚姻不自由的深切怨恨。
小芳姑娘和放羊的小伙子小石头相恋了,小河畔,树林里,墙门角,到处留下两人约会的身影。小芳姑娘送给小石头红管草和白茅草,表达自己坚韧的爱情。小石头回赠姑娘各种草鞋,却被小芳姑娘的妈妈扔进了灶堂当了柴烧,并以小石头没爹没娘没车没房为由,坚决不许俩人谈恋爱。
小芳姑娘和小石头先是各种讨好母亲,母亲不屑一顾;再动员亲友劝说,母亲拒之门外;最后哭闹绝食,母亲漠然置之……
为防小芳跟穷小子私奔,小芳妈妈将小芳反锁房内,并托媒人给小芳说一大户人家的公子,准备七夕完婚。
小石头见不到心爱的姑娘小芳,多次来小芳家求婚,被仆人赶出大门,后来严禁他踏进门口半步。
小芳见一哭二闹三上吊吓不住母亲,便静下心来想办法。她不再哭闹,好好吃饭,坐在窗前静静做女红。母亲以为小芳回心转意,慢慢放松了警惕,并允许她随仆人去山上采蘑菇,到河边看摸鱼。
于是,小石头有了机会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心上人儿和自己眉目传情。小芳姑娘看那翩翩少年,越看越喜欢,那齐眉的垂发,透出活泼灵动的精气神儿,咋看都好看;再看前方的河面上,停泊着一只柏木小舟,风吹过,浪打过,小舟迎风而动,却被栓在岸边的缆绳牵拌,无法自由航行,觉得自己就是那被母亲牵拌的小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悲恸油然而生,心里愈发抱怨母亲:“那头发垂分的少年啊,实在让我好喜欢,我发誓永远心不变。我的母亲我的天,你为什么不能成全女儿的爱?”
那种痛侧心扉的情感涌上心头,随仰天悲号,即是唱给母亲,也是送给身后小石头的海誓山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àn)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tè)。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即泛泛,飘浮的样子。
髧(dàn):发下垂的样子。两髦:古代男子二十岁之前头发的式样,前额头发分向两边披着,长齐眉毛;额后则扎成两绺,左右各一,叫做两髦。
矢:发誓。
靡:无。
慝:音义同“忒”(tè),更改。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小芳的歌,小石头听得真真切切,感动得稀里哗啦,也和上一曲,以表心意:“执手陌上眠,从此天涯眷;天上人间,碧落黄泉。”
后来,敢爱敢恨不妥协的小芳姑娘冲破了种种阻力,和勤劳善良笃厚的小石头结了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偕老终生。
写在题后:
《柏舟》中的姑娘哭着喊着非他不嫁,结果如何,只能靠想象,但却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大胆、直率、脱俗的姑娘,她的真情真性真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古今中外,在择偶的问题上,父母和子女的意见往往不能一致。父母多半会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儿女把关,以确保日后生活美满。但是,代沟的存在,使两代人的择偶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无论矛盾多大,万不可发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其实,一份爱情从一开始就遭到父母的反对,必然走得艰辛。父母的反对未必不好,子女的坚持未必都对,最终,每个人的幸福都得靠自己努力经营。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5899/1fe78b09a82ef1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