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是《诗经·国风·邶(bèi)风》中的第一篇。是一首描写贤人忧谗畏讥而又难离乱境的怨诗。主人公被怀疑、被毁谤,受到群小的陷害,既不甘退让,又不能展翅奋飞,内心忧愁、焦躁,无人倾诉,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时的正直文人(或官吏)的形象。
耿木大人下朝,并没有回家,他让车夫驾车先回,自己一个人来到郊外的淇水边。
此时正值初冬,天高云淡,鸿雁南飞,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河边的渡口,摆渡老人不知去了哪里,将他那一叶小舟拴在岸边的石头上,任凭它随波荡漾。
耿大人紧锁眉头来到船上,看着奔流不息的滔滔淇水,恰似自己胸中绵绵的忧愁一样流淌不尽。
最近几年,北方,善骑射的荻人经常骚扰百姓,抢劫财物;南方,卫侯一直想吞并邶地。耿大人曾多次向邶侯建议,联合燕国、鄘国,结好强齐,发展农桑,减轻赋税,壮大军事,强我邶国,多次遭到亲卫派的中伤陷害。邶侯听信谗言,对他的谏言,不仅不听,还劝他休假,颐养天年。
他常常忧心忡忡,彻夜难眠,也曾想借酒消愁,怎奈借酒消愁愁更愁,便发誓不再喝酒。
他也曾想随波逐流,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怎奈自己是有原则之人,不愿做那随风飘摇的海草。
他内心苦闷无处诉说,曾去自己的亲兄弟家,想一吐为快,恰逢兄弟与别人发生纠纷,自己也是自身难保。
就在刚才,在朝堂上,邶侯又一次向他发难,说他离心离德,不忠不义,命他引咎辞职。朝中那些奸佞小人趁机火上浇油、落井下石,说他蛊惑人心,勾结外邦,欲谋不轨。
耿木大人悲愤交加,忧愁烦闷,焦虑不安,无人倾诉,便拿出腰间的埙,吹奏起来,边吹边唱起了低沉、悲凉的怨歌:
汎(fàn)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dì)棣,不可选(suàn)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gòu)闵(mǐn)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pì)有摽(biào)。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河中荡漾柏木舟,随着波儿任漂流。心中焦虑不成眠,因有隐忧在心头。不是家里没有酒,不是无处可遨游。
我的心儿不是镜,岂能美丑都能容。我家也有亲兄弟,可叹兄弟难依凭。我曾向他诉苦衷,正逢他们怒难平。
我的心儿不是石,不可随意来翻转。我的心儿非草席,不可随意来卷起。仪容举止有尊严,不可退让被人欺。
忧愁缠绕心烦闷,群小视我如仇人。中伤陷害既已多,受到侮辱更不少。仔细考虑反复想,醒来捶胸忧难消。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仔细考虑反复想,无法展翅高飞翔。
写在题后: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凝重委婉,如泣如诉,感情浓烈深挚。
也有人认为是一首怨妇诗。
且不说写谁,本诗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苦难,都要有一种坚挺的人格力量,原则和尊严不可丢,底线意识不可丢。
诗中有几个比喻,被后人引用颇多,如“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5899/db57b75cccaac81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