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作者: 不鲁 | 来源:发表于2017-07-01 22:41 被阅读54次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今所言文化复兴已大不同于往日,外邦俊秀钟情于我礼乐中华者不计其数,出言孔孟,闭口老庄,竞相为荣,诚使吾辈汗颜!虽然,或耽于饮食,流连山水;或异其风俗,出入辞章。而自居“粉丝”“信徒”者亦常于中国文化浅尝辄止,亦可惜哉。故作此文,以资参校。

        何为中国?中国者,中和之国也。试以熊猫、美食、污染三者论之,或曰:此三者风马牛不相及,何以论中国之富之美哉?余叹曰:中华之美确存于汝不知之处也!

        《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中,诚于中者也,故而未发;和,感于物者也,以至中节。诚于中,和于外。是名中国。

        诚于中,故吾人甚爱熊猫。唯其性情合乎中道者也。其性温文尔雅,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其情至纯至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之为物,孔子曰仁,本以孝悌;孟子曰本心,发以四端;释氏曰自性,乘以小大。一言以弊之:中,体也。

        和于外,故吾人用心于美食。北咸南淡,浙甜湘辣,其好不同,其实一也。应于气候,随以水土,万变不离其宗。庄子“与万物为接”,“与物为春”是也。《论》云:“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万千,一“和”字而已。与远邦求和平,与自然求和谐,与家国求和美,与他人求和乐,与自身亦求和易⋯⋯一言以弊之:和,用也!

        然数十年来,以发展计,以富强谋,中和之美渐以式微,中和之国难副其名。阴阳失序,纲纪失常。最为痛心疾首者,空气污染也。兹事体大,不可不察。所幸君民所系,同于一心。习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适驱其弊!然仍需道之以德,齐之以刑。赏罚有当,老少安之。

        《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国之人,天下之心。今远邦友邻慕名而学中国,必学其正道,方不虚一行!

- [ ]

相关文章

  •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今所言文化复兴已大不同于往日,外邦俊秀钟情于我...

  • 电之于民

    民于之国,若江河之源泉;器于之国,乃固坝之河堤;粟之于国,即涌流之河床。古人君守土卫国者,此三物存之,乃能胜也。而...

  • 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日知录》曰:“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

  • 遥看环宇疫情愁,独有东方梅正香

    《华夏赋》 稽之往史,亘古迭变,悠悠华夏,洪荒不没,文明央央。 中国者,古之中心之国也,西有昆仑之威威,东有东海之...

  • 《电缆的故事》-北美列传之陶氏Dow

    引子: 美利坚合众国者,阿美利加洲之国也。 其地北接加拿大国,南邻墨西哥国,左右大洋环伺,各州不通,土旷人稀,底阿...

  • 幼稚园

    中和国学幼稚园,“中和”二字取自中庸。 《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 2022-2-26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 可亡...

  • 中和之道

    中和之道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 爱国是选择还是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之国,一人一姓之国也;近代之国,亿兆之国也。爱自己的国,既是自然...

  • 管子.明法

    【原文】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者,中和之国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wg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