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如来,只是借法解惑,为世人辨明什么是合适作的,什么是不合适作的,并为世人理清生活的意义与做人的原则。影响和伤害我们“心”的也许是一本不适合当时看的书,也许是当时不适合看的影视,也许是当时不适合参加的派对,也是当时不适合参加的应酬,也许是知道了当时不适合知道的事,总之,这种不适合当时自己的外在事物很多,而且这种事物对于当时的我们很有诱惑性与鼓动性。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接受了影响“心”的事物,从那时开始,六根开始蒙蔽,世俗的世界与观念开始侵占我们的思想,本性退自性生,本我隐自我现,本性具有的菩提智慧也被欲望与贪婪、傲慢与偏见代替了。
孔子在《论语·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说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这是规矩,更是劝导。当下社会有太多不懂规矩的人,顶着所谓的“打破禁锢,创新思维”的幌子,做着不厚道不地道的事,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世人对于圣贤的劝导之言不以为然,认为过时了没意思,正是这种“无知”害了自己。礼,不单是制度,更是社会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是圣贤怕世人看、听、言、动后控制不了“非礼”事物的诱惑,迷乱了心智。世人的自以为是与自傲自大,总以为自己能抵抗住“非礼”之事,结果却是被其无情吞噬。
世人心住万相,各种心理疾病与痛苦开始频发,佛祖如来只好借法的名义,为世人答疑解惑,懂事明理,袪除心理的阴影,再现光明,袪掉思想的负能量,让心中充满正能量,卸掉身上的“包袱”,轻松出发,重头再来。这也是佛祖如来用“如筏喻法”方法告诉修行者不住法相,方可前行,终悟真法。为世人解惑袪缚是佛祖如来的主要工作,拿什么来解惑袪缚,就是佛祖如来自己对宇宙间的“法-规律、真理、无为”的感悟与认知。通过什么渠道来解惑袪缚,通过创建佛教来实现这一目的。
其实,佛祖如来及佛教解放全人类的工程,就是一次完美的营销计划。市场需求:世人的心理疾病与痛苦;目标:还在苦海中挣扎没有回头的世人;目的:为世人解惑袪缚;灵感创意:佛祖如来对宇宙间的“法-规律、真理、无为”的感悟与认知;表现手法:佛法与《经书》;传播渠道:佛教道场;活动排期:每一次的讲经说法与佛事活动;效果评估:皈依人数与解脱人数。明白了吗?
韩愈《师说》中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之说,是指认知培育的综合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层次。传道:传授“道”的理念,即让世人明白社会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与规则,知道做事的规矩。授业:传授以技能,这个技能是指能够使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解惑:惑,是指困顿,迷惑,当人面临人生中的困顿、迷惑时,能为之理清事理,指明方向。所以说,佛祖如来,只是完成了“解惑”一层,还没有达到传道授业的程度,故而,佛祖如来才有他未曾说法之论,佛祖如来确实没有说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