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岛原创文学佛学爱好者红林社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第七章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第七章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08:43 被阅读1次

、佛祖如来论证完说法者,其实并没有说法,只是说了自己对法的感悟与演义,说法者也只是借法之名,为世人指点解缚。这里的说法者,不单是指佛祖如来与佛教,还包括其它阐述宇宙间规律、真理与无为大法的圣贤与宗教,比如道教与李耳(老子),儒教与孔子,基督教与耶稣,伊斯兰教与穆罕默德等。这些教宗或创始人,都对“法”有不同的感悟与认知,他们按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创建教派与教义,为世人指点解疑。各教各派虽说法不一,表现各异,但核心还是“无为”,这就是《金刚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须菩提明白佛祖如来的对“法”的解意后,还是怕来世之人不解其意,不生信心,这对于世人与佛教来说都是灾难,所以须菩提又向了佛祖如来提了一个“生信心”的问题,佛祖如来并没有具体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生信心”的主体世人来说明这个问题。世间的一切事皆为世人而起,也为世人而结,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先分析事物的主体,可能更容易看清楚问题的实质,也最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佛祖如来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先看一看须菩提与佛祖如来的对话,再探究竟。这个时候,须菩提向佛祖如来说道:“世尊!恐未来众生,于未来之世,听到无法之法,无说之说,不能信解,能生信心否?”佛祖如来告诉须菩提:“众生各具佛性,现在尚未解脱。就是这个缘故,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不过是不能了悟而已。若能了悟,即可立地成佛,超出众生之外,现在未免冠以众生之名而已。”

须菩提的担心是正常的,作为佛祖弟子,传承佛法、光大佛教是责任也是义务,但是,对于自己的师父如此详解“法”,如此定义“佛法”,他确实有些担心,因为须菩提明白,对于当时的皈依者与修行者、佛教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让他们知道佛祖没有法所说,佛祖如来讲的不是“法”而是自己对法的感悟,佛祖如来没有普度众生的神力,有的只是“知心大姐”的善良与爱心,那结果会是怎样?当信众心中的“佛”名不副“实”时,当信众心中的信仰倒塌时,会是什么结果?须菩提不敢想,所以他要向自己的师父佛祖如来处找到答案。

佛祖如来,没有给须菩提能让来世世人生信心的办法,而是告诉须菩提,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现在还尚未解脱世俗与自我的约束,还没有回归本我,恢复本性。正是这个缘故,众生才之所以成为众生,现在的众生只不过是没有了悟佛法罢了。如果有一天开悟了,见性明性,就可以立地成佛,超出众生之外,现在只是冠以众生的名罢了。

在这一品中,在须菩提的前面加了“慧命”二字,何为慧命?慧命是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如色身必赖饮食长养,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若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这一称呼,就是想告诉世人,人,何以立命。在世俗社会中,有以信立命,有以利立命,有以势立命,有以名立命。在《论语》中,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第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ii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