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终将取代大部分白领所具备的经验和技能,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微软openAi使用ChatGPT-3的参数量是1750亿,谷歌和柏林工业大学研发的Palm-E是5620亿,3月刚发布,包含视觉问答,图像描述,视频理解。这次的迭代周期不到半年,以后会更快。
柏林工业大学的人,怎么就能研究出五千多亿的参数模型,我却只能看懂几个损失函数,连一些简单的模型公式,半天看不明白。未来,确实不需要所有人都工作,大部分交给Ai就好。
再看看我们现在做的事,无外乎投机和内卷,很多人研究人工智能ChatGPT的股票,内卷也带动很多人就业,以及更多的尸位素餐。
山雨欲来,变革前夕,如果你了解到终将要被淘汰的事实,你能做些什么?
我观察周围很多做技术的人都很有天赋,但随着年龄,经验,环境的变化,开始转向了,开始揣测领导意思,处理繁琐事物,写材料,卷会议,慢慢的,对技术不敏感,甚至觉得无用,盐失去了味道,就不再是乔帮主口中那个stay hungry的人,变成了识时务的“俊杰”。
真的是俊杰吗?即使努力爬到高位,那请问你给世界做了什么贡献?你做的事给生命加分了吗?
参与内卷吗?
躺平等死吗?
继续创新吗?
中国确实很难创新,大部分人都如汲汲营营的蚂蚁,或者本本分分的搬砖养家,或者蝇营狗苟,投机取巧,资本运作,或者钻营政治,所谓不坠青云之志,不过是仕途抱负之志。
说到仕途,想起苏轼和章惇二人,苏轼有才,章惇也不逊色,苏轼之才,是厚德载物的才,才德兼备的才,兼济天下苍生的才。章惇,是有才无德,才胜德谓之小人。故二人南辕北辙。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苏轼在地方历任通判和太守,做过很多实事,以至于乌台诗案发生时,杭州父老感念这个好官,为作解厄道场,祈祷神灵保佑他平安无事。苏轼深受感动,自以为生不能再至杭州,希望死后能够葬在西湖山上。
相比朝堂大部分士大夫,或多或少都陷入新旧党争,那么我们的苏轼,在当时对这个社会和百姓有贡献的事情不胜枚举:水利,孤儿院,囚犯医疗关怀,这些好事都很费钱,千金散尽了,问他弟弟借,问好友借,这已实属难得,更不消说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不仅文学,更是生命的造就,以至于全世界的人都来读他。
作为地球毒瘤的人类,作为上帝拣选的有灵的活人,我也来想想,什么事情是可以给生命加分的?
或许,苏轼可以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