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我这人很喜欢看书,但往往读完一本书,“片叶不沾身”,基本记不住。
我最喜欢看历史,但偏偏历史人物多如牛毛,朝代关系错综复杂,我一向愚钝,脑子又不太够用。以前看的各朝史书,知道的东西总是“点化”的,总也无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这两天突然开窍,想通了一些事,居然把秦朝过渡汉朝的中间事连通了。
关键是,记住了一些人,比如奸臣赵高,比如老流氓刘邦,还有小傻瓜胡亥,完了当然少不了糙汉子加直男癌项羽。
先说奸臣赵高,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就算没听过他名,也该知道他干过的一大胆大包天的事儿叫“指鹿为马”。
在了解赵高这个人生平之后,我突然觉得。历史上的人物,做一个被千古唾骂的奸臣和一个流芳百世的英雄一样不容易。这两者除了要有各种机缘巧合,还要有过人的眼色和胆色。
赵高从小家境贫寒,因长得唇红齿白,细皮嫩肉,于是在招选宫人时被官家看上。从此净身,入了宫做太监。
他因着会说话,办事稳妥,人也机灵,便被秦始皇赏识,赐他贴身伺候二公子胡亥。
赵高对秦始皇的知遇之恩很是感激,于是也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胡亥。或者说,他把全部筹码都压在了胡亥身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封自己为皇帝,还干了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儿,比如建长城,修秦始皇陵,修阿房宫。
因着生活太好,秦始皇很想长生不老,便信了道士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长生不老药。可徐福一去不回,秦始皇大怒,他觉得这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干出的事,为了“阻民开化”,他就干出另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焚书坑儒。
当然秦始皇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他经常放着朝堂不管,带着一班人马四处出游。这些人马里,肯定有秦始皇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自然也就有贴身伺候胡亥的赵高。
这一年直到秦始皇病入膏肓,众臣劝他回朝,这时他已经出游长达一年之久,但秦始皇还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又意犹未尽拒绝了。当他只剩一口气时,终于意识到自己要玩完了,这才派大将军蒙恬回去带信给大公子扶苏。
但就是这隐晦的动作惊醒了赵高,不得不说赵高这个人真的很有远见,比现代大多数苦逼的人要有“财运”的多。
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要是胡亥不继位,那他这辈子也只能是个小小的奴才。
于是他拉拢大臣,此时朝堂分为三个阵营。
支持胡亥的一小部分,支持扶苏的一大部分,以宰相李斯为首,保持中立的绝大部分。
赵高问李斯,他的才能和见识和蒙大将军比,谁更胜之。李斯便明白赵高的意思,扶苏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既然他的才华和能力都不如蒙大将军,那等扶苏继位后,他这个宰相还坐得稳坐不稳都是个问题。
于是在赵高重贿许诺下,李斯让步了,中立派一夜之前全部倒向胡亥。
赵高又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扶苏宽厚仁义,自尽了,后来蒙恬也被逼服毒而死。
这就是秦朝衰落,却是赵高粉墨登场之初了。
胡亥继位后,因为年纪小又是赵高一手照顾长大,于是活脱脱的是傀儡皇帝一枚。
赵高大权在握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李斯搞下去,可谓是杀人灭口。只可惜李斯小看了扶苏的忠厚仁义,也高看了赵高的诚信,一朝之间,身死官丢。
李斯完蛋,这个时候的赵高几乎任意妄为,他在宰相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排除异己,免得落人口实。他就牵了一只鹿在朝堂上问众臣这是什么,大家都说这是鹿。
赵高指着鹿说这是一匹马,于是他眼风过处,大多数人纷纷改口是马。连胡亥也只得承认这是马,众臣更加惶恐。
大概这时秦朝在“焚书坑儒”后还有些精臣良将的,但好人大多心眼直,不会承认一只鹿是一匹马,于是在此之后,有胆识的忠良都死在赵高的一手遮天之下。
从此秦朝的朝堂“改姓”赵,而赵高终于赌对了。
只是秦朝暴政,战乱四起。被秦始皇灭掉的那些国家纷纷复国反叛,这时以楚国的项氏集团最为亮眼。
在糙汉子项羽已经拥兵十万的时候,老流氓刘邦还颠颠儿的在沛县做着他的泗水亭长。
当刘邦终于将伐秦意识觉醒,他只能颠颠的跟在项羽后面打杂。
项羽拥立的楚王宣布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在大家赶趟似的一路往里逼的时候,刘邦带着他那点不太壮也不太多的人马,一路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拿下了关中。
为什么刘邦最快?不是因为刘邦很有英雄胆略,而是他手下有一帮很有英雄胆略的英雄。
宰相萧何,大将军张良。夏侯因、樊哙、彭越、周博等等等等。虽然这些人出身草根,但三十六行的状元,刘邦几乎人手一个。
凭着张良出谋划策,他一路顺利拿下人心,攻入城池。
当然以刘邦现在的身份,他先入关中惹恼了项羽。这就出现了后来的鸿门宴,只是刘邦的手下机灵,在项羽犹豫不决心不在焉时妥妥把刘邦救走了。
从此刘邦脱离了项羽阵营,项羽后来举办英雄大会,册封各路英雄豪杰。把刘邦发配到了偏远而贫瘠的巴蜀之地。
这时项羽还做了一件很落人口实的事情,他把楚王发配到了个不毛之地,明显是过河拆桥。更干脆的是,他派人在楚王赴任的路上把他给做了。
论做亏心事,项羽永远比不上刘邦圆滑。
项羽还算聪明的一点是,他知道刘邦这么厉害就是因为他手下的人才张良太过厉害。
于是绑架了韩王,逼着张良来相见。张良是韩国人,他没有办法,只好惜别了刘邦,但留下了一个锦囊。他还烧了栈道以表自己不回头和刘邦并无犯项羽的诚心。(当然这都是作戏给项羽看的)
然而项羽是个大老粗,也不太在意事实如何,他见张良迟迟未到,竟然又把韩王给做了。
于是在张良赶到时,只见到了韩王已经冷掉了尸首。张良嘴上不敢言,但心里怨恨之极。这时只能盼着刘邦在巴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讨伐项羽。你看,这就是项羽为什么会败的浅显原因。他本是行兵打仗的人,却偏偏刚愎自用一路走,一路失了人心。
不是人才不爱项羽,而是项羽自视过高。先不说刘邦能以礼遇留住那么多忠臣良将,而项羽连一个范增也用不好。
后来萧何在汉营里发掘了韩信这个人才,韩信是谁我也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他绝对是个牛逼哄哄的军事大佬。
只三年,便在这个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将汉军训练成一支“猛虎之师”。
待到刘邦按捺不住的时候,韩信给刘邦铺平了道路。他告诉刘邦,找一些老弱病残的兵去修被当初张良烧掉的栈道,他带兵从一个隐秘的小道过陈仓,一路打过去。
刘邦这时打开张良留下的锦囊,上面赫然写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你看,英雄所见略同,张良和韩信,这两个牛逼哄哄的军事大佬居然都和谐地为刘邦打工。项羽他孤身一人,就是有再大的才能,再大的力气。众叛亲离,又何用之有?
且不说刘邦势力一步步,用韩信训练出来的虎狼之师,将项氏集团分崩瓦解。
但后来打到咸阳,胡亥因着被赵高“蒙蔽眼耳”,竟不知秦朝已经走到末路,仍旧歌舞升平,耽于玩乐。
刘邦一向善于玩弄攻心之计,他写信给赵高,告诉他如果他愿助刘邦取胜,事成之后关中分他一半。
而赵高本就是个唯利是图的人,眼见秦朝完了,他就算是个宰相还能富足多久?而胡亥那边,显然已经瞒不住了。起义军都快打到城门口,胡亥终于醒悟过来这些年赵高胡作非为,国将不国。
赵高心烦之际,干脆带着家臣冲进宫里,一刀把胡亥做了。
胡亥死前一句“丞相误我”,可见胡亥这孩子到死才明了事实,也是荒唐。
而说到这里,不得不惊叹,赵高真是艺高人胆大。一手扶持胡亥为秦二世,末了还手起刀落要了好歹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胡亥的命。
唯利是图的人到底是心无愧疚,也不念旧情。也在此奉劝大家,生活中交友时,可要擦亮双眼了。
傀儡胡亥死了,自然要稳住民心,于是赵高千挑万选,选中了看起来无害的子婴做皇帝。可哪知道子婴最痛恨平日里赵高嚣张跋扈,甚至不将父皇放在眼里的样子。
他深知,赵高就是秦朝的毒瘤。
于是登基前至关重要的祭祖大典,子婴托病不去。愤怒的赵高只身冲进宫里指责子婴,只可惜子婴不是胡亥,他看起来无害,实则也很有一番自己的骨气。
子婴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埋伏在帐后,待赵高进宫责骂他的时候一跃而出,也是手起刀落。
一代奸臣赵高,他能在秦朝这样大的一个盛世里,凭着一个贴身奴婢的出身一步等待时机爬上高位。然后搅弄风云,呼风唤雨。
他成就了一个皇帝,杀死一个皇帝,最终还是死在皇家刀剑之下。
自古皇家不好混,赵高这样的真的很牛逼了。
他为了自己,皇帝都敢杀了。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可见这世上奸佞跟英雄一样不走寻常路。
就算生的籍籍无名,也活的风风火火。尽管赵高被后世唾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可是比扶苏、胡亥、子婴这三个皇帝胚子,有名的多。
我总觉着,这告诫着我们,要想财运通,要想创业走的稳。那“刀尖舔血”,腥风血雨的日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你要是没有一颗又厚又钝的心脏,关于“风口竞争”的事情,能散就散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