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国营商店,似乎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了。确实也是,闲时到外面走走,要想在热闹非凡店面多如牛毛的大街上或是稍显僻静的小巷里找到一家国营商店确实绝非易事。
但是,国营商店却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说起国营商店,首先让人想起的就是排队。
小时侯,常常被父母指派到商店门口排队。之所以说是商店门口,是因为我无论去得再早,却总看到前面已有黑压压一大片人——本来排队应该是前后相接排成一字长蛇阵的,但往往是在队伍的某一处就会有一两个熟人相并站着,熟人的熟人一多起来,队伍便由一条长蛇变成有许多分枝的粗壮的数根了——因此只能排在门口,指望尽快排到里面去了。排得最多的是卖肉的商店——那时候我们厂里的职工基本都是在离我们居住的五星街拐八楼大约二三公里远,位于公园口下面的缪沟井(后来好像改成自由路了)那家商店去卖肉——肉在那个年代是必需品却也似乎是奢侈品,印象中往往只能间或一两周吃上一回肉,要是谁家能三天两头的吃肉,那绝对是令人非常的羡慕了。说来也怪,那时的肉或者是兔子特别是鸡,味道确实是特别的香,谁家要是炖一只鸡的话,一栋楼的人都是会闻到香味的——哟,这家人又在改善生活了!
排队有时要排整整一天。队伍中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不在少数,其他最多的就是老婆婆和老大爷了。能站的就一直站着,站不得的就搬块石头坐在上面,我们干脆就坐在地上,反正队伍也挪得很慢,也就不至于频繁地起立坐下了。估计时间差不多的时候,父亲或者母亲就会赶来付款买肉。商店内营业员很多,态度也总是不太好。但我们却从不计较这些,只希望在奉上钞票和肉票后能得到一块稍微瘦一些的肉也就满足了(厂里也有职工专门爱买比较肥的肉,拿回去炼成猪油,可以吃更长时间)。
印象最深的要属每年春节前的买年货了。每年这个时候就可以买到比平时多一些的东西,甚至可以买到乌贼鱼!那个年代买年货要根据安排定点定时,我们家运气比较好,定的年货点就在拐八楼下。春节前后,自贡的天气还是很冷的,天还没亮,裹着小棉袄的我就和提着篮子的妈妈赶到了楼下卖年货的商店门口,虽然还没开门,但提着篮子,背着背篓的人已经很多。好容易等到营业员从里面将门打开,人流瞬间涌入,几乎将开门的那位撞个四脚朝天。这个时候是不能老老实实地排队的,因为年货总是不够,后来的就只能拣点别人不要的甚至就什么也没有。因此人们极为踊跃,将手中的篮子高高地举在空中,拼命地往前挤了。每到这个时候,苦于矮小单薄的身躯有被挤杀的危险,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只能在外围观战,为正在往里挤的鼓劲,为挤进去又终于挤出来的欢呼——想着可以因此而享受几日的鲜肥,我们这些孩子即使站成被人提着脖子的鸭也不觉得累。
卖日用百货和杂品的商店是最常见的。这些商店店面很宽畅而且无须经常排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塘坎上小学旁边的工农兵商场(后来改名檀木林商场,再后来又改名为九鼎超市,现在据说又改名了),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是稀罕物,就更别说自驾开车了,去哪里基本都靠步行,因此距离不远不近的工农兵商场就成为了大家购买生活日用百货的理想去处。商场里,永远有几十年也不会变的一排高高的柜台,柜台间还有高架的铁丝相连,铁丝上串着夹着票据的大铁夹,营业员们开好票后,用力一推,铁夹便在光滑的铁丝上“嚯嚯”地滑行于各个柜台之间,省却了不少的人力,也成为那个年代商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柜台有木质的也有木框架镶玻璃的,玻璃柜台内就陈列着针头线脑、牙膏牙刷、毛巾手帕、洗粉肥皂之类;柜台后面,靠墙立着一色的玻璃货柜,上面或整齐或杂乱地摆放着衣物、鞋帽、铝锅、脸盆、灯泡、扫把等物。货柜的上面,往往还堆着不少的温水瓶胆。
混合着米香、面香、油香的粮店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最近的一家就在老消防队马路对面的堡坎下,而这竟和肉店一样也需经常排队——在那个年代,粮店里一斤面票、一毛二一斤的水面和二毛四一斤的干面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至于绿豆、黄豆、苞米粒,谁没有少吃?
卖家用电器的商店不多,我们也光顾得最少。偶尔进去,也是必须买点什么(这些商店里往往会卖一些诸如电线、开关及灯泡之类的东西)或是光开开眼界而已。每次看着货柜上外壳闪着金属光泽的14寸黑白电视机和崭新的“单卡”、“双卡”,我们总会恋恋不舍地多看几眼,猜想着那里面一定能放出精彩的图画和美妙的音乐。然而终于只能是看。
最喜欢去而且能理直气壮地买得起东西的是糖果店。这样的商店在五星街附件倒是很有几家。店里有二两粮票外加八分钱一个的白糖面饼,金黄色的,很甜,有些扎口的粗粒面中还夹着一层白糖!而且吃一个准保半天不会饿!这种我们那时也不是经常吃得上的面饼现在的孩子是绝不会吃的,他们会觉得和“旺旺”饼食比起来这实在是太难以下咽了。商店里,饼食和糖果都是用大大的玻璃瓶盛装着的,一排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对我们这些孩子着实有不小的吸引力。
关于国营商店的回忆还有很多,很多,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也很亲切,就象商店门面上那总是蒙着一层灰的并不显眼的招牌一样朴素和平常。那时候,也许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吧,总觉着去国营商店买东西心里会踏实一些:买到的商品样子丑陋但实用,做工粗糙但耐用,毕竟是国家的商店嘛!对于后来已经悄然露头且渐渐出现于街头巷尾的私人店铺或摊点虽说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毕竟害怕是假货或歪货(实际上,那时的假、歪货和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大鼻子见老鼻子了!)而不愿甚至不敢去买,实在要去光顾也是羞羞答答或是反复挑选以辩真伪。因此,经常做的和私人商贩打交道的就只有拿点粮票去和农村老大娘换点鸡蛋这挡子事了。
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拐八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五星街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已是一栋房龄悠久破败不堪的老房子,一楼临街一方大约400平米的房屋曾经全部为两家国营商店所拥有。一家是糖果店,一家是日用百货商店。糖果店早于若干年前变成了先是发廊而后是现在的“形象设计”,而日用百货商店却还因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未决而一直存在至今,只是日渐萎缩了。左起第一间租给别人做了烟酒店,第二间做了黄金珠宝店,第三间做了裁缝店,第四间做了小火锅,而真正的主人,日用百货商店只剩下不足100平米的地方独自支撑着它萧条的经营。据说不久后这一片包括拐八楼都将整体实施旧城改造,这一带将建立起新的商业区,虽然五星街仅存的最后一家国营商店也将随之被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所淹没,但它带给我们的种种美好的回忆,却已如烙印一般深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就算你转身离开,它也会如影随形……
2020年3月27日草成
y�NtB'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