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264972/7e97c70a249b6e16.jpg)
十一小长假的时候,老领导从新任职的地方返乡探亲,顺便邀请了三五好友一起坐坐,聊聊过去,畅想一下未来。
在座的人中,有一位老领导的上级,目前已处于退休状态,暂以老王代替。此人虽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尤其是老王和他的儿子小王的故事。
老王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走南闯北,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是常态,职务越干越大,事业越来越顺,可惜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妻儿,最终导致亲子关系很差,儿子也因为长期缺乏父亲的教育引导,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长期霸榜全班倒数第一名。
因为孩子没有教育好,老王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笑料——“看那王***,事业干的风风火火,可惜儿子却培养的一塌糊涂,连个大学都考不上。”
对于这样的闲言碎语,我也一直保持着权且听之的态度,没太在心中当回事,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总不能十全十美都让老王占了吧。
那天酒桌上老王的一番话,才揭开了这件事情的真面目:
原来,2017年的时候,面对儿子高考前仅160分左右的模考成绩,老王一狠心,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直接找到上级领导,一下子请了三个多月的长假。这三个月里,在请人补课已经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老王针对孩子的自身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五点半叫醒儿子,持续陪跑到深夜。期间,他一直督促儿子学习北京、上海等名校的视频课,夯实基础知识,主动查漏补缺,儿子的成绩也在一点一点地进步着。
那段时间,老王可以说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儿子的学习上,甚至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丝毫用不上的网课、押题宝典……
最终,小王的成绩也算对得起老王那段时间的付出,他当年的高考成绩定格在了364分,整整超过了平时模考成绩200分左右,低于陕西省当年的二本线,却高于三本线24分。
如果你认为小王的故事到此就结束的话,那么我会告诉你,高考对于小王来说,才仅仅是他逆袭的开始。
填报志愿的时候,小王由于分数太低,无奈只能选择相对偏远地区的普通学校的三本,对此小王将目标锁定在了位于广西的某高校。这个时候小王人生中的一个贵人出现了,他是老王在广西的一个朋友,针对小王的成绩,结合广西当地人才的需求情况,强烈建议小王报考了该高校的冷门专业——越南语专业。
当时报考的理由就两个:一是学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在前列,二是足够稀少,未来竞争的人少。
没想到就是当时的这两个理由,造就了小王四年后就业形势的一片大好。这几年随着中美科技战的加剧,加之中国用人成本的增加,不少制造业企业都外流到了东南亚,尤其以越南为最。小王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了我国与越南贸易逐渐增多的这场东风,顺利考上了编制,成为了中国海警中的光荣一员。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王眉目中的开心溢于言表,他回忆那段时间小王给他打的电话,儿子在电话中自豪地说到:“爸,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现在可以躺平了,我报考的这个岗位仅招一名懂越南语的人员,我属于报考中唯一一个符合条件的,考好考差都是我了啊!”
听到这里,我们也在内心中默默地为老王当年给孩子做的决定而默默点赞。一个在他人眼中已经要废掉的孩子,在老王一点一点的托举之下,最后也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也许这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