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的茶水间终于装修好了。周五热午饭的时候,有一个不太熟的同事,看我从微波炉里取出的三菜一饭的日式便当盒,感慨了一番,你真贤惠,谁娶了你是他的福气。
同事的话出发点是好的,但我听了却不太舒服。一是因为这类话听了太多次了,我自认不是什么贤妻良母,但却一度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不知不觉成了一个虚伪的人设。
二是反感自己被放在了一个附庸品的位置。一个女人但凡有一些出众的技能,必然马上有人研究出,这项技能对她的丈夫和孩子的有利之处。若是跟生活有关的,便被赞一句贤妻良母。若有些离经叛道,便嘴上淡淡说一句,你很有个性嘛,其实只怕当时心里想着的是,这姑娘估计嫁不出去。
在之前,一个有了孩子的同事也说过类似的话,你的手艺这么好,将来可以给宝宝做辅食了。我回了一句,我自己就是一个宝宝。

不是说将来就不给老公和孩子做饭,只是我觉得,如果将“做饭”这个行为,看成是一种义务,这个责任其实是夫妻二人之间共同承担的。而现实生活中这个责任往往多被推在了女性身上,不过之前生活在湖南、湖北,当地倒是男士做饭的多一些。
但如果就“做饭”本身而言,我更希望,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你仅仅是为了取悦自己。
首先,你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做饭也可以点外卖。做饭是为了吃的更健康,让家里的爸妈更放心。如果工作累了,或者就是想解个馋,点个外卖有无伤大雅。
其次,把做饭当成一个爱好也很好。就像跑步、画画一样,工作一天放松自己,把饭盒当成画板,把饭做的五颜六色,岂不有趣。
但凡事要量力而行,为了一口吃的,把自己搞成一个狼狈的黄脸婆,大可不必。我妈做饭讲求效率,口味一般,我也不挑食,我爸更是一碗蛋炒饭能放半碗油的水平。我反倒是像我亲叔叔,是个实在的吃货,每每在外面吃到好吃的,非要亲手做一遍才好。
同时我也想说,其实做饭真是一件好事。古语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做饭能让人的生活更有条理。总有身边的姑娘问我,你一顿午饭做三个菜,要很久吧。我说,其实才半个小时,包括了最后收拾整理的时间,里面排列组合的学问有很多,我给她们讲了一堆。
1、下手之前心中有数。很多姑娘其实都是把时间浪费在犹豫和思考上了。我每天都是在下班等地铁的路上就想好,今天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先后有什么步骤。回到家之后,有条不紊,下手“快准狠”。
2、荤素搭配更省时间。荤素不但有易于健康,而且素菜更容易熟,更省时间。之前我就教过朋友一招,先做炖肉,出锅后借着肉油再炒青菜,这样青菜更香。青菜出锅后,一般锅比较干净,再炒个素菜也不会变味。偷个懒,几个菜中间连锅都不用刷了呢。
3、探索你的独门秘籍。为什么家的味道总是让人难忘,那肯定是因为家里掌勺的厨师都有自己的“小习惯”。比如,我一个闺蜜的妈妈做菜喜欢放五香粉,我一个朋友的爸爸炖肉只放料酒不放一滴水,同事的奶奶就是觉得油大的菜比较香。

记得有一次,我午饭做了一个包菜丝炒西红柿。把西红柿块炒碎,然后翻动,使之均匀的裹在包菜丝上面,口感酸甜下饭。同事尝了,说没吃过,从来没见有人这么做过。
我仔细回忆,这又是在哪个城市“偷”的手艺呢?最后想起来了,是小时候爷爷为了让我和弟弟多吃青菜,经常做给我们吃的。
其实,在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里,工作的疲惫下,选择亲手做羹汤,除了取悦自己,也是为了寻找那一份家的感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