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至日,在老家,除了凉面之外,还有凉粉可以食用。
凉粉是豌豆做的,滑滑的,半透明状,透着微微的粉,嫩嫩的,着实可人。
夏至日当天,卖凉粉的在街边支几张长条桌,稀稀落落地随意放一些低矮的小板凳,旁边木架上的竹制叵箩的包袱皮里盛放着凉粉。
你只要递过去一张皱巴巴的纸币,卖凉粉的就会翘着手臂,用特制的黑色金属小漏勺,顺着凉粉的表面,浅浅地一层层地刮,细细的长条形状的凉粉就从漏勺的小空眼里,不停向外冒。
卖凉粉的手疾眼快地用小瓷碗去接,接满多半碗,就放下漏勺,浇点香醋,淋点香油,或者倒点麻汁,最后抓上几条切好的黄瓜丝,随后把碗放到长条桌上,在小板凳上坐下就可以食用了。
盛放凉粉的碗一定比平时喝稀饭的粗瓷大碗小,否则,一张纸币也赚不了几个钱。虽说碗小了,看上去买家要吃点亏,但是,因为用了时兴的小碎花碗,玲珑小巧,倒觉得可爱了许多,也就来不及去计较碗大碗小的问题了。
人多的时候,长条桌坐不下,就可以买了回家吃,那时候没有塑料袋盛了带走,一般是从家里拿着碗去,端着碗排队候着,等轮到自己的时候,卖凉粉的也不会直接接过去碗,而是继续用他自己的小花碗量着,盛好了后倒进去,那个小花碗就是所谓的量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2
至于凉面,我其实一直不太喜欢吃自家做的,倒是更中意别人家的。
我最喜欢吃的是WW同学家的,倒不是因为她家的面多么美味,实在是中意搭配着面来吃的她家的咸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各种口味都有,简直是咸菜的王国,这么多年以来,单从咸菜来说,没有出其右者。
绿绿的雪里蕻,黄黄的豆子,长长的疙瘩丝,薄薄的萝卜皮,脆脆的黄瓜纽,至于其他块状的,条状的,各种各样的咸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们家做不出来的。
读书时我在WW家吃过无数顿饭,但是,要论印象最深的绝对不是鸡鸭鱼肉,印象深刻的全部是小菜。
除了满桌子咸菜令人垂涎欲滴之外,WW家夏日里满院子盘旋的丝瓜也是一个绵延不绝的惊喜。
丝瓜秧在院子里乱钻,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淌,我站在在房间里冲院子喊了一声,“WW”,院子里正拿着长长丝瓜的WW脆生生地应了一声,“什么事?妈。”
我大笑着跑出门去,笑弯了腰,“是我,哈哈”,WW嗔怪地笑,“你怎么喊的和我妈一个声?”
乱说,明明是你耳朵听岔了,我可不认这个账。
院子里,我和WW哈哈大笑,房间里,G和H也呲着牙,咧着嘴,偷笑。
那时,风轻轻地吹着,蜜蜂在丝瓜架上“嗡嗡”地绕。
图片来源于网络酒足饭饱,就在WW家打扑克,够级人数不够的时候,就打保皇。
我握着满把的扑克,嘴里不停地嘟嘟囔囔,问东问西,谁让咱们不懂得规则呢。
出着出着,WW急了,“你出这个不对呀,”,我悄悄地乐,“不是不会吗?凑合着出呗。”
几次三番下去,最先明白过来的是H,冲着WW喊,“你别指导她了,你还看不出来吗?她就是那个狗腿子!”
哈哈,我大乐!然也!
3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早晨读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诗风恬淡高远,思绪也随着诗句拉开了帷幕,就这样,把曾经和着鸟鸣,和着花香的夏日的记忆,从遥远之处拽出,在暖暖的时光里,缓缓流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