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汉字活解国学与传统文化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5】——圣人的伤叹与唤醒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5】——圣人的伤叹与唤醒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07:48 被阅读140次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华夏族称住在中原以外的四方之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少数民族,没有礼乐,没有伦常的教化,认为是野蛮的民族。相对来讲,文化水平比较低,人们的修养比较差。

    诸夏: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诸夏:在春秋时代所谓周朝的八百诸侯国。中原地区的汉人自认为是文明开化者,自古以来都讲究礼乐伦常之道。  

    亡:通“无”。本章的意思是“目无君主”。

    孔子说:“边远地区还知道眼中有君主,不像现在的周朝诸国眼中连君主都没有了。”

    【感悟】

    李炳南曰:中国自古有礼乐伦常之道,但至春秋时代,诸侯不听命于周天子,大夫专权,无父无君,弑父弑君皆有之,虽有礼乐而无所用。孔子有感而发此论。

    《论语义疏》曰:此章为下僭上者发也。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统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

    张栻曰:春秋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降而自大夫出,又降而陪臣窃国命。是以圣人伤叹,以为夷狄且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夫诸夏者,礼义之所出也,今焉若此,其变亦僭矣,此《春秋》之所为作。

    钱穆《论语新解》:就古今通义论之,可谓此社会即无君,亦不可以无道。但不可谓此社会虽有道,必不可以无君。既能有道,则有君无君可不论。《论语》言政治,必本人道之大,尊君亦所以尊道,断无视君位高出于道之意。

    本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认为道德礼义比无德的君王更重要

    李泽厚《论语今读》:中国传统更重“文化”概念,它高于“种族”以至政体。

    认为人的初心、道德礼义比无德的君王更重要。如果一个民族有了道德礼义,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优秀的民族。

    对于野蛮无文明之地,有君又如何?有君无君也只是形式。暴政都是有君之地发生的。

    在孔子的“三世说”之中,社会的文明程度低的是“继乱世”,道德礼义水平不高;文明程度较高的是“升平世”,道德礼义水平较高;文明程度最高的是“大同世”,道德礼义水平最高。华夏文化复兴就是要建立这样的“大同世”社会。这就是礼乐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因为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而不是由君权所能造就的。

    二十世纪著名的西方历史哲学家英国汤恩比博士以及诸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曾经说过:要拯救、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必须依靠中国的孔孟之道。如果我们真的用心学习了传统文化后,就会由衷地从内心发出敬佩,那真的是要奋发.

    如果我们自己做为中国人都不能够认真的去深入学习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把自己的传统都丢弃了,盲目的去追求外国人的东西,那真是对自己祖国文化的不信任、也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二、君本位

    朱子《集注》:尹氏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亡,非实亡也,虽有之,不能尽其道尔。”说当时华厦太乱,连个君主都没有,还不如夷狄呢。这就是感时伤势之言了。

     春秋时代,周朝末年,当时诸侯都不听令于周天子,周天子也是名存实亡。诸侯国里头也是大夫专权,也使到各国国君成了傀儡,名存实亡。周朝曾经五年没有天子,鲁国曾经九年没有国君,他们不是被逐出国,就是被弑了,即使有,也是礼崩乐坏,被三桓所左右。真的是君不君,臣不臣,君臣都不能够尽其道,也就是都不能够敦伦尽分,等于是没有一样。所以,必是天下大乱。

    三、礼失而求诸野

    《汉书·艺文志》:“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野”就是比较落后偏僻的地方,民风还比较醇厚,还保存着一些比较传统的礼教。夷狄还知道有君主,孔子针对当时的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夏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进行的批判。

    孔子看到这样的时事,是有感而发的。虽然周公的礼乐还存在,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孔子非常感叹说,夷狄这些外族,虽然他们没有礼乐教化,但是他们眼中还有君主,对君主还能够忠诚恭敬。而在中国,诸侯都已经目无君主了。所以,诸夏的这种礼崩乐坏的程度,比夷狄外族的野蛮尤甚。

    如果没有礼乐,天下大乱,那还情有可原。现在有礼乐,还天下大乱,这才真正令人痛心疾首。

    四、艰巨的使命

    孔子既是悲叹,又是激励弟子们要有责任感。这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使命,经过孔子的弟子们曾子、有子、子贡、子夏、子张……孔子的孙子子思、孟子等坚持不懈的传承,赢得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大统一的中国繁荣起来,而且疆域空前辽阔。

    我们看到的近代的中国,至少一百年间,饱受列强的凌辱。有的人将这个时期的挨打落后,归罪于传统文化的落后,其实是错误的。孔孟的儒家讲人伦,讲仁义礼智信、讲人性和谐、讲学风格物致知,积极进取……儒家思想主导是没有问题的,而是后面的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地学习,就认同传统文化落后了、过时了,就很难提升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

    这是“和谐社会”的唤醒,别落伍!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加了关注的朋友,希望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刘克kk: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地学习,就认同传统文化落后了、过时了,就很难提升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
      • 97f4cfed322a:和谐社会的唤醒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工程!

      本文标题: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5】——圣人的伤叹与唤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dc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