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文化的一些误解

作者: 死生刹那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08:40 被阅读2次

    原创:  百味书趣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在很小很无知的幼儿阶段,不知道佛教源于古印度,还以为佛教就是中国的。

    记忆中的中国到处都有寺庙跟和尚,以为他们穿着的就是中国古代和尚的穿着,他们口中的佛经就是古代汉语,而且寺庙中的佛、菩萨、罗汉好像和我们也长得差不多,不像基督教中的耶稣像、圣母像、圣婴像中的人物有着卷曲的长发、深邃的双眼和高挺的鼻梁。我们知道的佛教人物有如来、弥勒和菩萨,听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再听听亚当、耶稣和玛利亚,一点儿都没有汉语韵味。除此之外,让我误解的还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如来座下金蝉子转世,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有的国王都说他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得道高僧……那时候我以为中国的佛教很受人尊敬,很有水平,至于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取经,我根本没在意。

    当然,为了突出我从前的误解,以上的种种描述都是不正确的。

    从这些误解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播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

    现在我来逐一纠正刚才说过的话。

    正式出家的僧人要讲戒律,穿衣方面要看律部如何规定。一般来讲,摩訶僧祇律(大众部的律)提到的粪扫衣是比丘所穿的各种衣服中最为殊胜者,也就是捡别人扔掉的烂布条什么的,自己洗净了缝成衣服,一般也称为百衲衣。穿这种衣服才能体现佛陀的教诲。

    我曾经在街上看到过穿百衲衣的僧人,那个时候还是冬天,特别的冷,但他依然风风火火地穿行在人群中,速度极快,像在赶路。他的棉衣是各种布缝在一起的,而且极其粗糙,不比沿街乞讨的人。我当时不懂,所以看着很心酸。现在回想起来,我确信他其实不以为然。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位穿百衲衣的僧人,之后就都是穿正统僧袍的僧人了。

    佛教讲“万法无常”,是指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其中“无我”指的就是“我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万物怎样,我是不在乎的。而认为万物实有,叫做“法执”;认为我实有,叫做“我执”。佛教认为“我执”的人会产生贪婪、愤怒,太在乎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认为“法执”的人对我和事物的追求过于执着,比如:执着于名利,执着于物质条件,类似包包口红这种东西。

    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心修行的僧人应该是抱有“无我”的态度来修行的。所以,穿什么,无所谓。很可能过去寺庙里的僧人根本不会穿得那么整齐。

    可能有人看了“我执”和“法执”的概念以后会有疑问,那佛教讲究的度化众生不也是一种执着吗?玄奘一个人西行取经更是常人无法达到的执着,那他岂不是犯了“法执”?其实不然。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最终才能成佛,也就是以利益众生为己任的修行才是可以得道的修行。

    我曾经看过一个非常合理的解答。“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是为众生而去,行大菩萨道,不住相而行布施,众生因大师的努力获得珍贵的佛法。大师如果住于我执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毅力在经历这么多苦难后取得真经而归,正因为大师心系天下苍生,无我而行,即成就了众生,也成就了大师自己。就如一个修行人,把一切功德无私回向法界众生,法界众生也同样会把功德反作用于他。——无尘光”

    现在纠正从前的佛经误解。

    在玄奘之前有个大名鼎鼎的僧人——鸠摩罗什,他对中原佛法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龟兹人,母语龟兹语(也称吐火罗语),母亲是龟兹公主,父亲是印度宰相之子。因为少年时期去过印度学习佛法,所以也会梵语。成年后,因苻坚欲得鸠摩罗什心切,遂被入侵龟兹的吕光(当时还是苻坚手下)掠到姑臧,从此便开始在中国弘扬佛法。后人对鸠摩罗什的评价就是“一个汉语说得比母语都好的外国人”。

    鸠摩罗什的那个年代,中国还是佛法荒漠,在弘扬佛法等于对牛弹琴的情况下,他决心将佛经翻译成汉语,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体会到佛法的奥妙。所以,他开始了通俗易懂的译经事业,目的就是让大多数人理解,这样才便于传播佛教教义。举几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来”“涅槃”“色即是空”“梦幻泡影”等就是他的成果。可是后人渐渐开始反对他的译经模式,释道宣《道宣律师相感通传》:“然其(罗什)译经,删补繁缺,随机会而作。故大论一部,十分略九。其余经论,例此可知。”除此之外,《梁高僧传》等也有如此评价。

    虽说后人评价中肯,但没有人否定罗什的贡献。如今很多朗朗上口的经文,甚至佛教课本,依然是鸠摩罗什的译作,因为通俗易懂,所以流传广泛而且久远。反观后辈的译作,比如玄奘的译作,晦涩难懂,即使翻译成了汉语,也需要很高佛学水平的人才能研究。所以,我们听到的佛经,都是古色古香的句子,而不是完全听不懂的“咒语”。

    至于“如来佛”“弥勒佛”“菩萨”“罗汉”这几个翻译过来的词语,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如来”指的就是佛陀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另一个称呼。可以说是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得到解脱的觉者。佛教称如来是现世的佛,而下一个降临世间的佛是弥勒佛,将在五十六亿年以后到来。

    “菩萨”是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立志度化众生。比如地藏菩萨有一句著名的话:“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就是说,菩萨还没有成佛。其实菩萨已经可以解脱成佛,但是他自己不愿成佛,要一直度化众生。所以菩萨是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

    “罗汉”也称“阿罗汉”。即自觉者,六根清净。在大乘佛教里处于第三位,顺序是佛、菩萨、罗汉。在小乘佛教里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向一位菩萨要眼睛,菩萨答应了,把眼睛给了他,但是这个人拿到他的眼睛以后闻了闻,觉得太臭太恶心了,就扔到地上踩了一脚。这个时候,菩萨就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坏,不渡他也罢。”可是他刚一有这个念头,他的果位就瞬间从菩萨降到了罗汉。这也就说罗汉是渡己,而菩萨是渡己渡人。

    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是自觉、觉他;罗汉是自觉。

    注:“渡”通“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贯华:受教,支持,喜欢!👍👍👍🌹🌹🌹
      • 明月怀:嗯,你把佛教文化说得很通俗易懂,不错
        死生刹那:@明月怀 好哒,太谢谢了😄
        明月怀:@死生刹那 推荐方立天的《佛教哲学》,也是入门级的佛教文化书籍。有空还可以看一下《大正藏》~
        死生刹那:@明月怀 谢谢,我前一阵子看了《佛祖都说了什么》,就对佛教产生了一些兴趣☺
      • 練心:很好的文章,受教学习了很多。

      本文标题:对佛教文化的一些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jx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