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百二十载乙未孟秋,时维炎黄大胜倭寇七十周年之时。中华虎贲之师云集于燕京长安街,一时间,刺刀闪闪,旌旗猎猎,铁流滚滚,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又有俄罗斯,高丽等国元首率军来贺,真乃千古盛事也!有人言:何不见倭首安倍三郎乎?有人答:区区倭首,何足邀请?事实非也,泱泱华夏,气魄宏伟,普天之下,莫不邀请。邀而不至,可见安倍之虚也。
燕京者,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左环沧海,右拥太行,自古即咽喉之地,为兵家所必争。元忽必烈据此而成幅员空前之帝国,明永乐迁都而成三百年霸业,清顺治入关而奠定康乾之盛世。
晚清以降,皇室衰微,世纪之始,八国入侵,生灵涂炭,可悲可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倭寇来犯,芦沟晓月之美景,顿成泡影。痛哉,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中华儿女多奇志,四万万同胞齐奋战,三千万众不惜命,终获大胜。壮哉燕京,岂止是变迁之城市,更是历史之见证。
是日巳初,天安门前,英雄纪念碑下,数百中华健儿组成的合唱方阵,引吭高歌。先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再是《太行山上》,《游击队歌》等,歌声激昂,间有徵声。若电影《桥》中无《朋友再见》,必定兴味索然,或《上甘岭》中无《我的祖国》,不知失色几许,或《阿郎的故事》中无《恋曲1990》,不知失去几多光彩……音乐烘托艺术,音乐更辉映历史,阅兵而无音乐,将黯淡何极!
昔时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今日听军歌,不禁心生豪气,壮志饥餐东夷肉,笑谈渴饮倭寇血。恨不能早生几十载,关山度若飞,马革裹尸还。醉卧沙场君莫笑,收取关山五十州。
巳正,阅兵始。先有抗战老兵礼车驶来,军衣朴素,奖章熠熠。座中多耄耋老者,让人喟叹: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然众老兵面皆凝重沉稳,有大义凛然之气,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座中更有一老者,抬手敬礼时,潸然泪下。或想起壮岁乎?或忆起昔日战友乎?或激动今日之盛况乎?或怀念逝于战争之亲人乎?……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流泪值万金。此景此情,情何以堪。老兵不死,只是随风凋零……
海陆空三军仪仗队之后,再有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突击连,刘老庄英雄连等劲旅代表走过天安门,昂首挺胸,英姿飒爽!
瑜中有瑕,可惜不见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远征军,腾冲战役等国军代表。今日阅兵,为实现国共第三次握手之良机也。然分别既久,观念难变,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其后的装备方队,铁流滚滚,气势如虹。战略导弹,剑指长空,天之骄子,搏击苍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诚斯言也。
或曰,现场外媒云集,何不见东瀛乎?两个甲子前,中国甲午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今日将日媒拒之门外,可谓大快人心。然日本军国主义依然有死灰复燃之势,切不可掉以轻心。
阅兵盛事,数载难逢,值此契机,实现复兴,民富国强,谁敢兴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