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丘去往郑州的火车上,窗外尽是一闪而过无边无际的平原,包谷已收完,广阔的平原上一片萧索,这样的沿途风景,未免有些寂寞,只有时而闪现的农家院子里的几株柿树,似乎才点缀出一些亮色来。
可惜柿树历来也并非什么名贵之木,乡下农家时有栽种,历来农家常见的玩意,总是难登大雅之堂,一如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和民间走的太近的东西,总有人觉得俗气,柿树亦然。有书中言柿树可做庭院绿化用,可我实在欣赏不来,硕大的叶子,杂乱的遮住阳光,待到深秋时,灯笼一般的挂满枝头,还没来得及尝上一个,鸟雀早已赶来,啄去大半,最后落在地上乱糟糟的一片,看着也令人生厌。似乎柿树的俗气是刻在骨子里的。
故乡的草房前,以前也有一株柿树,结的是难以直接吃的涩柿。幼时淘气,每至深秋,枝头上的柿子早已红透,便趁父亲午睡时,偷摘一个,贪婪的咬上一口,然而瞬间充满嘴里的却是浓厚的涩味,又连忙拧开父亲的茶杯,喝上一大口,那涩味在口中久久才散去。父亲醒时,发觉杯中早已没了茶水,迷迷糊糊又去倒满,也不生疑,留我在门外瞥见大笑,父亲问时,又慌忙摇头。这也是对柿子最初的记忆,一个不完美的开头。
年纪渐长,父母劳于生计外出打工,留我同堂哥在故乡度日,乡野之间太缺少甜味的东西,一年也没几种时令果子,吃罢两棵枣树之后,做起巡逻官,赶走偷吃的鸟雀,然后眼巴巴的等着祖母摘下枝头的柿子。霜降过后,柿叶落尽,祖母便带上我站在柿子树下,摘下够得到的果子,又弯下腰交给我放到筐子里。忙完一个下午,彼时尚算硬朗的祖母,挑起两筐柿子,我在她身后一路小跑的跟回了家。
而这些摘下的柿子是不能直接吃的,这是我小亲身试经历得来的经验,以至于再过嘴馋,也不尝这些生柿。看着祖母找来几只陶坛,轻轻地放进去十几个柿子,最后放上一两个苹果,放在屋角,等上差不多两周,柿子熟透,祖母再轻轻地一个一个拿出。嘴馋的我早已忍不住拿起一个,剥开结了一层柿霜的果皮,橙红的果肉一嘴吸尽,吐出柿核,那一抹甜味恰是幼时最怀念的味道。
遗憾这一抹甜味也没尝过几次,柿树便生了虫,最终在离开故乡的前一年,枯死在寂寥的秋风里,枝条在秋风里沙沙作响,这一年,那枝头上终于没了鸟雀。而我也渐长,后来,祖母搬到小叔家住下,我去了父母所在的城市求学,故乡也再没了人烟。前几年回乡时,早已是荒草萋萋,高过人身的野草里,不仅掩过了我,仿佛也淹没了故乡。
今年夏天,偶然看见杭城街头有柿子贩卖,卖家称无核柿子,称来几个,果真无核,可惜吃了几个,便觉索然无味,不知怎么的,终究是对不上幼时的那抹甜味。
2018.9.30 写于商丘至郑州火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