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多记笔记

作者: _浅墨_ | 来源:发表于2021-08-24 21:26 被阅读0次

最近没有喜欢看的电视剧,工作日晚上,临睡前,我开始读电子书了。

每晚读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书,是催眠的很好方式,所谓「观书引睡魔」是也。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好书太多了,即使你每天每夜不停地读,一辈子也有很多读不完的书,所以选择读什么书很重要。

现在读书,我不再纠结书中每个字都要认真读到。很多时候,即使是好书,有的页面,我也是一扫而过,所以现在我读书速度相对很快。当然,如果在书中遇到好东西,我也会放慢速度慢慢琢磨、精读,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也。

眼下我对地理、人文历史类书籍很感兴趣,接下来我会多读一些欧美相关的书,也要读几本中东国家的相关书籍。阿富汗政变,让我对中东充满好奇。阿富汗经历历史大倒退,很心疼那里的人们,很能感同身受。没想到我会以这样方式开始读中东。

读书,无论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要认真做笔记,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很有必要。在纸质书上涂涂画画的感觉很酷,特别是字写得好看的时候。在电子书上写随感,则非常方便后续整理读书笔记。

我觉得,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是最重要的。如果笔记做得好,每读完一本书,原书就完全可以丢掉了,以后只看笔记就行。读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给我什么启示,我能得到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把书中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来。

总结一下做读书笔记的理由:

  1. 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
  2. 记录阅读时的思考,是对阅读的二次创造,可以提升阅读收获;
  3. 记录书中内容,提炼核心思想,便于我们以后查阅和温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我们看一张图:

  1. 象限一:被动记录型,以在书籍上划线、圈点、标注关键词为代表;
  2. 象限二:主动记录型,将书中内容挤干水分并整理出来;
  3. 象限三:主动思考型,不仅理解书中内容,更多的跳出书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书中内容,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解决自己的问题。
  4. 象限四:被动思考型,理解书中思想内容,并输出简单批注或书评;

读书做笔记,我们得做主动思考型的人。

读书,是为了吸收作者的经验,然后习得知识为我所用。

要知道“以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即“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整理的笔记可以记录在印象笔记,或者其它你喜欢的云端。这样的好处在于:

  1. 便于查询: 你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过往的笔记内容,有利于二次学习;
  2. 知识连接: 相同知识可以归类。例如:印象笔记会自动给你推荐笔记中相关内容,有利于相关知识点归类。
  3. 便于存储:云端存储后,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便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再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了。

自从几年前开始使用印象笔记记录笔记以来,现在凡是有用的信息,凡是未来要用到的信息,我都会把它们塞到信息笔记。从此再也不担心数据丢失了。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选择什么软件,自己喜欢才最重要。

2021.08.24 夜
上海 二联

相关文章

  • 多读书,多记笔记

    最近没有喜欢看的电视剧,工作日晚上,临睡前,我开始读电子书了。 每晚读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书,是催眠的很好方式,所谓...

  • 2020.12.30

    多读书,多读有益!

  •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多读书 多思考 多记录

  • 学习写作要正确对待写作类书籍

    学习写作,要多读书、多练、多深入生活多观察,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而多读书是学习写作的重要前提之一,读书...

  • 艺术与生活系列之【壹】

    ———关于多读书 【其一】关于为什么要多读诗书的笑话两则 多读书还是很好的,为啥要多读书...

  • 多读书 多写作

    听说多写作可以让自己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总是想写点什么,但每当把手放到键盘上时,大脑就一片空白。 1....

  • 多读书 多练习

    第三天,写了一千来字,就收到了很多的赞和鼓励,很受鼓舞。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坚持每天写了;看到那么多的人都在...

  • 多读书多学习

    生活是大多数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的来源。 从来到简书开始日更,所写的每一篇基本都是来源于我自己的或周边人的经...

  • 多读书,多学习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开心,快乐。明天就要回家了,一年就回家两次,真是太少了,越长大,越想家。在外面时间长了,真的...

  • 多读书 多写字

    有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而输出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消化输入的知识。所以,人应该多阅读,书可以引发人思考,有了思考,脑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读书,多记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lj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