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3912/825188011ae1f895.png)
当我们说起拖延症的时候,往往会扯出完美主义这个词。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怕自己做不好,所以一边准备着,一边拖延着,不到deadline绝不开始。
这种完美主义很有意思,明明想要完美作品,最后很大概率交付的往往是一个不怎么完美的作品。
他们的思想世界,和实际世界是脱离的。
这种完美主义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完美主义。
既然有精神世界的完美主义,自然也会有现实世界的完美主义,比如乔布斯。
他针对苹果产品设计上,可以说死磕到了极致,就算有一点不满意,也要不计成本的打翻重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那就是对于完美主义的认知不一样,精神世界的完美主义,他们觉得事情就应该是完美的,不完美就不应该出现,不完美就没有勇气动手。
他们看似追求完美,其实只是把完美当做一个高高悬挂在天上的目标,把它当做一个神圣化的信仰,于是对自己的缺陷就有了一种畏惧,想要去规避、无视、拖延,就是为了掩盖这种缺陷。
而现实世界的完美主义,他们知道完美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的完美主义,更多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优化思维。
当我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可能完美的时候,反而坦然了,于是就会去拥抱自己的缺陷,承认自己的缺陷,然后一点点去优化,去往完美的方向上努力。
是退缩、掩盖,还是坦然拥抱,决定了我们是否有勇气开启第一步。
也决定了,两种人最后交付的结果,谁更完美。
所以,真正的完美主义,反而内心深处追求的是不完美,是对于缺点的正确认知,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坦然。
每一个人的完美,都来源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期望的平衡,认知不足,而期望太高,那么完美就变得高高在上,认知清晰,期望自然也会变得坦然和真实,这时候的完美更像是一种自己给自己的交代。
当我们开启了第一步以后,接下来的才是践行我们完美的开始,当然这时候“完美”是一个动词。
在我们运营这个职业,有一个核心方法论就是提出假设——根据假设提出方案——优化方案——进行复盘,在这里面唯一一步无法做到完美的就是优化。
每一个运营都会进行优化,但是有的人优化一个方向,优化个一两个细节就觉得足够了,但是有的人单单优化方案可能就有很多稿,更不用说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在想着是否可以在优化一下。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每一件事情的背后,有现成的方法论,有前辈们交给你的方法论,也有你临时想出来的方法论,是否对于这些方法论拥有自己的优化意识,并且不断根据目标去“完美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
同样的,优化自己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优化思维,或者说成长思维。
所以,真正的完美主义,是认为自己可以无限成长,并为之付出努力去进行“完美化”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而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精神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