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见 「gung-ho」 一词。初道是「共和」,但不符语境,况且意译过来的概念再音译回去未免也太怪。奇而查之,原来二战时一美国驻华少校回去后,曾用共产思想去领导海军陆战队。久而久之,俚语里便多了个华人看不懂的、表示热情和献身的中文词汇。「gung-ho」者,「工合」也,「工业合作社」简称。
不过这词选得倒恰如其分。因为那被形容的对象,乃是独立书店——现如今还愿单打独斗的书店主,都是真的猛士兼梦想家。
人人皆知,图书业早已颓唐如鲁迅笔下的上野樱花。几年前史黛茜书店执笠,八十五载历史到此为止。观者唏嘘不已,可也拿这作鸟兽散的局面无可奈何。虽然多数书店改行,但冥顽不化者终归是有的。旧金山书店党们总结经验后发现,若欲巩固根据地,就须坚持走「主题」路线。
根据长尾理论,但凡基数足够大,再小众的群体也能形成市场,像英超利物浦队队歌所唱:你永远不会独行。比如马库斯书店瞄准黑人顾客,边境书店主打科幻文学,青苹果书店则以兼营音乐和电影为特色。甚至连色情暴力这样的低俗卖点,也能养活卡友书店至今足足十八个春秋。贩书获利固微,但趣味相近的同志团结起来,也可有集腋成裘之效。偶尔搞搞沙龙活动,亦对扩大影响力颇有帮助。所以,那些逆潮流而动,胆敢新近开张的书店,都是某领域之专家。
譬如「无所不吃」书店。且不论名字,光瞧招牌上那个头顶厨师帽、脚踩几册菜谱的鸡,当可猜到此处必与口腹之欲有关。任何跟烹调沾边的书,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连冷门流派如老挝菜和捷克菜,都各具数种典籍在架。有本《历史中的食物百种》,从饮馔观察人类文明,甚是有趣,据说作者不久前才来签售过。
又有政治书店「绿色拱廊」。此「绿」跟台湾之「绿」类似,中间偏左,集环保、女权、自由等之大成,风格较为不羁。尝赴聚会一次,见店主须发皆白,亲自上阵朗诵文章,旁边一美术家根据内容意象即兴创作,读毕则画成。众人鼓掌,提问,讨论,其乐融融。
而我则早退回家,上亚马逊搜索刚在店里发现的好书——有现货供应,三天送达府上。对比价格,便宜一半有余。
心底长叹一声,默默按下购买键。
这篇文章是《两次三番》写作计划的一部分。我视旧金山为第二故乡。《两次三番》,是关于我住这座城里数年的衣食住行和所想所感——现实中经历一次,回忆里再经历一次,旧金山又名三藩市,故有此名。文章有新有旧,写的人随便写写就好,看的人随便看看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