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西藏

作者: 叶晨雪 | 来源:发表于2016-08-06 15:47 被阅读0次

年前的几天终于把西藏之行中偶遇的杨爷爷的照片寄给他了。

照片其实十一放假回家时已洗好,但迟迟没有寄出,一直拖着。 就像这篇日志一样。

之前一直在想这样一篇记录我西行的日志到底是要写成“攻略”还是心情呢? 拖了那么久,还是决定将我的心情记录下来。

至于攻略,蚂蜂窝一类的游记分享的小站多的是前人的经验。

开篇提到的爷爷,76岁,只身来到西藏, 我们在去往日喀则的途中相识。 爷爷为了写书——一本名为《中国之最》的书,才行了这么多地方。 跟他的相识,其实是托了西藏旅游局的福。

这些都是后话了。

爷爷来西藏,不像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他只是一个手机,一个别着笔的记事本,几件随身衣物。 途中也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主动问爷爷要不要帮忙留影, 爷爷通常都很开心,而且很认真的在记事本的一页写上自己的住址电话邮编撕下。 我想,爷爷这样的旅行才是我所羡慕的,但是没有勇气像他一样。

给我勇气前行的杨爷爷

寄给爷爷照片的同时,也写了一封简短的信。 我想,信中的一些话很好的回答了我为什么有了此次西藏之行。 一个人去西藏,不是为了“洗涤灵魂”,就是想去走走看看,看一些风景 ,听一些故事。 爷爷说我们二十几岁还年轻,还有大把时间出去走走,扩展眼界,这让我很受鼓舞。

自己其实内心胆小,却常常喜欢摆出一副很有勇气的样子, 这大概就是“女汉子”吧。 所以,一个人去趟西藏似乎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件比较“汉子”的事情, 以至于回来之后的一段时间常被狗哥以“六爷”戏称。

行前,老妈出乎意料的支持,也让我觉得此次也只是“探亲”一般, 就象从南京赶回来参加张冬冬的婚礼,带着狗哥去绍兴见初为人父人母的刘氏夫妻, 这次也只是去见这个我爱的这个女人一般。 所以抢到卧铺之后,心情依旧很平静,开始购置出门所需用品、准备一些常用的药物。 后来证明,虽然自己很多都没有用到,但有些药很好的帮助到了同车厢的人。

上海至拉萨的火车行至徐州,已经是深夜了,陆续上车的人也不都是赶着暑假西行的游客。 与我调换床铺的年轻妈妈是带着宝宝去格尔木探望当兵的丈夫的, 睡我上铺的阿姨是去拉萨探望干工程的老公的, 其余的三个铺被一家三口包下——当老师的妈妈带着已周游亚洲的姐弟俩开启西藏之行。 这样的一个混搭的车厢,因为耍宝的姐弟俩一路欢声到了西藏。 这些,都在我们走下火车之后,成为封存的小小回忆。

格尔木站上来的小美女

第一站自然是到西藏博物馆。 前往博物馆的人,大抵有两种, 想要了解城市的历史和先辈们的成就; 或者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带着到此一游的照片和纪念品离开,给博物馆平添几分热闹。 我呢?可能是两者参半吧。

海拔最高的博物馆

作为一个路痴,到陌生的地方, 通常最不靠谱的是自己的方向感,最靠谱的是自己的这双脚。 于是选择从博物馆走到布宫广场, 头天晚上从布宫身前经过,看它的第一眼并没有那么大的惊奇和震撼, 一直到离开都是如此。 在布宫广场前的木凳上发呆时,会莫名的感动, 朝圣的人们向着布宫的方向磕着长头,游客们一拨一拨的从我面前走过、拍照,然后离开。 然后就把我搞得眼泪一直流一直流。

布宫广场的窥探

去纳木错时,因为天气原因,见到的美景可能是打了点小小的折扣, 加上自己高原反应严重,所以也未能好好欣赏。 途中歇息的时候虽然体力有些不支,但还是跟冬冬一起嗨着拍照,仿佛回到了大学时光。 然后遇见了藏北草原、玛尼堆、风马旗…… 到达纳木错后,在湖边看到一对拍婚纱照的小夫妻, 带着三脚架和婚纱礼服,不顾他人的眼光和摄像头“放肆”拍着。 让人很是佩服。 返程途中,身体好了很多,连续看到三次彩虹,心情也兴奋起来。

一对幸福的人儿

林芝之行一波三折,最终坐上大巴车驶出了三个多小时后原路折回了拉萨。 在西藏旅行,这一遭便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碰运气。 也罢,等着川藏铁路通车时再去亦无妨,留点小小的念想和遗憾。

日喀则也是西藏开放比较完善的一条线路, 羊卓雍错、扎什伦布寺、米拉山口的冰山、贵族的庄园等等都在沿线。 很庆幸也是在这条线路上遇到了杨爷爷和郫县豆瓣酱的马叔叔, 祖孙三人因为返程的大巴车限行限人而结盟,买了傍晚的火车回拉萨。 于是,多出了一个下午。 爷爷和马叔叔都是四川人,午饭后有喝茶的习惯, 我自然是在茶馆这种地方呆不住的人,便打算去会会传说中的小布达拉。 虽然头天晚上悄悄出了宾馆逛了逛这后藏第一城,但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无法让我死心。 围着小布达拉转了一圈,进了下面的藏民的村落, 流连其中,偶尔被藏獒吓出一身冷汗,过后自顾自傻笑一通。 七绕八拐的出了村子之后,顺着人声去了菜市场……

后藏的小布达拉

关于日喀则,我在旅行的便笺上写着:

旅行中,很多人也许只是一面之缘, 就象公交车上坐我旁边去买火车票的日喀则兄弟, 或是在小布达拉跟我交谈的藏族少年; 缘分神了,也许是一餐之缘,比如同行的大巴车上的团友们, 或是一起吃四川火锅的杨爷爷和豆瓣酱大叔。 我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心情, 这也许比风景给我的收获更多。

回拉萨的火车是在我去西藏的前几天刚刚开通的。 在西藏,火车似乎变得神圣了很多。 火车驶过,无论是路旁令人敬畏的养路工人,还是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 亦或是地里收割青稞的藏民们, 都会伫立仰望。

驻足的养路工人 青稞地里冲火车挥手的藏民

外围的行程结束之后,身体状态很是ok, 又开始了在拉萨城的闲逛,大昭寺、八角街…… 去看了冬冬强烈推荐的实景剧《文成公主》。 也许是第一次看实景剧, 也许是重新梳理这段历史, 震撼、感动、温暖……各种用来形容打动人心的词,用在此处都不为过。

实景剧的恢弘

归来的火车上,车厢里满是身着沙龙的游客, 海侃着在西藏的见闻和经历。 值得庆幸的是,和我同一节车厢的竟是一个藏族的三口之家, 父母亲皆是藏语老师,送女儿去上海读高中。 吃着女孩母亲亲手做的藏族小土豆, 跟女孩的父亲聊着自己在西藏的经历和即将踏入的职场, 有一种回归现实的感动……

至此,西藏之行算是画上了一段圆满的句号。

余光中先生说,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 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 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于我而言,西藏之行的许多景物偏偏让我想到张爱玲的那个故事, 春天的晚上,女孩身着月白的杉子,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听那对门的年轻人轻轻的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然后自此分开,女孩被亲眷几次三番拐卖,暮年仍记得那晚。

行至西藏,途中的人事物景淡然的在他们应有的时空节点与我相遇, 然后我归来,跨越东西,辗转来到楚地数月, 仍记得去年八月的西藏之行。

布宫广场前的合影

相关文章

  • 行至西藏

    年前的几天终于把西藏之行中偶遇的杨爷爷的照片寄给他了。 照片其实十一放假回家时已洗好,但迟迟没有寄出,一直拖着。就...

  • 坚持信仰,继续善良

    西藏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以往出游结束就结束了,可今年暑期的西藏之行至今久久难忘。近日来打开电视一直搜集关于西藏的电...

  • 不结婚,挺好的(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 往事清零,未来可期 三)在西藏游荡3 这次西藏之旅,丁一并没有既定的路线,随意游荡,心之所想,行至...

  • 一个人的旅行

    我一个人 从川南骑行至漠北, 从滨海骑行至西藏。 看遍了锦绣的江南, 领略了寂辽的原野, 走过了喧哗的城市和幽静的...

  • 西藏腹地-阿里(04-行至日喀则)

    西藏腹地-阿里(04-行至日喀则) 7点钟的拉萨天已经亮了,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本就如此,总觉得拉萨朝阳中那抹金色格外...

  • 行至远,心至善——大美西藏行

    很多人去西藏,是将她作为最终的目的地,当你站在巍峨壮观的布达拉宫前。你会被这座藏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深深吸引,她就是...

  • 藏地行(三)3

    第三朵:四色的桑耶寺 行至扎囊县,我们拜谒了西藏第一座寺庙、藏传佛教的起源地、佛法僧俱全的桑耶寺。 ...

  • 西藏之旅后记

    11天的西藏之旅在心头仍有余味。我们坐火车去,飞机回,逐步适应高原气候。火车行至格尔木车站要更换动能更强劲的车头,...

  • 远行·西藏 | 行至工布江达,晒到原地爆炸

  • 6月22日,骑行中国🇨🇳第103天,鲁朗镇-林芝市八一镇

    鲁朗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林芝更是被誉为“太阳的宝座”,又称之为西藏江南;而我,今天有幸从鲁朗穿行至灵芝,感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至西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bk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