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宋代织品(2)

作者: 清_昶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06:20 被阅读0次

宋锦的中心产地主要是苏州以及以湖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它是蜀锦之外具有鲜明特色的第二大名锦,主要用于装裱书画。

真正值得赞美的是缂丝,缂丝的魅力在于能够逼真地织出绘画作品。缂丝是一种珍贵的丝绸产品,在花纹部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制,织法和“织成”相似,所不同的是“织成”的花纹部有通纬,缂丝没有通纬,因而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缂丝”因此得名。古代又称“刻丝”、“克丝”、“丝”、“刻色作”,日本人称“缀锦”。

宋代丝织名品很多,围绕这些名品的传说也很多。“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其若烟雾。”这是陆游对亳州名产轻纱的描述。如此精美的轻纱,整个亳州只有两家能织造。这两户人家因为害怕织造轻纱的技术流失,就世代通婚。从唐代到宋代,历经三百余年,织造轻纱的技术一直在他们家族内传授,实属不易。

宋代刺绣工艺也高度发展,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衣服,一般都用刺绣花边沿边。题材以写生花卉为主,并将一年四季的各种花卉组合成“一年景”的花饰,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印染业的发展和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染缬加工呈专门化,已经能生产出将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和敷彩相结合的印花织品。当时还出现了一批专门雕造花缬(印花版)的工匠。如宋代官僚地主唐仲友在家乡婺州开彩帛铺,套用公款雕制印花版印染斑缬;洛阳贤相坊民间也有著名的李姓印花刻版艺人,被称为“李装花”。

棉纺织业在宋代是一个新兴的部门,但发展势头却很好,云南、广西、广东的斑布(印花布)闻名全国。《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苏州纺织物名目》就讲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嘉定安亭镇有归姓者创始药斑布,“以布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药斑布又名浇花布,就是现今民间的蓝印花布的前身。这种印花布,是民间妇女重要的服装面料。

总之,宋代织物一方面承袭装了唐以来的传统风格,一方面又兼有更多的创新,具有轻快、洒脱、典雅的 艺术风格。


相关文章

  • 服饰|宋代织品(2)

    宋锦的中心产地主要是苏州以及以湖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它是蜀锦之外具有鲜明特色的第二大名锦,主要用于装裱书画。...

  • 服饰|宋代织品

    我国是世界上纺织业的发源地,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北宋以前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成为最普遍的衣料。宋代作为一...

  • 宋代服饰

    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成为唯一一个横跨五千年的文明,在这后面,离不开我们先辈的付出。 在中国那么多朝代中,哪个...

  • 服饰|宋代平民女子服饰(2)

    缠足起源于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中,后来也有人会说,这种缠足的陋习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的潘妃开始的。当时,潘妃把脚...

  • 《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三节06

    五、纺织品与服饰 1、汉代: (1)纺织品生产方式:官府手工业、独立手工业、农村副业。 (2)染织设计在传统的基础...

  • 服饰|宋代官服

    宋朝对官服的规定非常明确仔细,以此来分辨君臣的尊卑,体现了不可僭越的等级制度,显示了穿着者的地位和等级。 宋代一般...

  • 服饰|宋代平民女子服饰

    宋代女性服饰在继承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的同时,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整体清淡、柔和、典雅,给人一种端庄之美。 宋代妇女...

  • 服饰|宋代配饰等级

    从宋代的冠服制度看,宋人是非常注重保持旧传统的。但是在等级界限的明确性上还是明显不同于唐代的。比起唐代,宋代官员服...

  • 服饰|大裘冕之论

    帝王服饰是整个服饰制度的基石和准绳,到宋代,在制定服饰制度的时候,皇帝的冕服式样和配饰引起宋人的争论,尤其是对于皇...

  • 《清平乐》之苏轼:顾影与观己

    看《清平乐》,会发现剧中的服饰特别考究,据说是依宋代画像对照还原。 宋代确有“写真”的传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服饰|宋代织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gi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