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学习陶渊明先生的《五柳先生传》,里面有句被读书喜好囫囵吞枣的朋友们大肆引用的名言,曰:好读书,不求甚解。
覔书吧因此,每当遇到自己静不下心来看进去的书籍时,这句名言就又再一次华丽丽地被端上台面,成为我们的护身符了。
的确,读书,有时候是可以不求甚解。
初中时期开始读《红楼梦》,然而它却成为了我读完四大名著任务栏里唯一的「沧海遗珠」。究其原因,有很多,大概也都是因人而异吧,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其一,我始终弄不清里面剪不清又理还乱的人物关系。语文老师曾花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做了专门的人物关系梳理,文字图画齐上阵,讲完仿佛是懂了,然而翻开书,又是心下茫然,惆怅不已了。
其二,我对里面一些华丽的描写,如对服饰,胭脂,景观等各种极致绮丽的描写均无法有一个真切的体会,只知道很美,但究竟如何美法,我却是无论如何都无从想象的,大概因为我见识短浅、想象力不济?
其三,对里面的人物没有什么太大的认同感。宝玉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诸如此类的言论我实在不好苟同。黛玉的敏感多疑、悲春伤秋也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别说她的葬花焚稿我无法共情,就连她对宝玉时不时的置气和闹别扭我都觉得有些「作」了。反而八面玲珑却命运坎坷的宝钗,会让我不由得生出几分欣赏和同情起来。
当然,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然是有其理由的。《红楼梦》的浪漫主义基调和现实主义思考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因此,尽管我无法完成阅读《红楼梦》且求甚解的体验,却也并不妨碍我甘愿花99元听听蒋勋老师对《红楼梦》的解读和讲述。
于夜深人静之时,听着低沉温柔的声音,讲述着浪漫多情的人物和如梦似幻的故事,静静入睡。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啊。
话分两头,除却一些不得已的理由让我们读书不求甚解之外,读书求甚解,也是另一番极其别致的体验。
我读书有个癖好,喜好纸质书而非电子书,喜欢自己买书而非从别处借阅。倒不是因为什么高格调之类的理由,只因为,我读书喜爱做读书笔记,并且是边看边写。
拍个写真也不忘拿书的我于是,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之前发生的一桩趣事。
有段时间我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极端狂热,一遍阅毕,觉得酣畅淋漓甚是过瘾,然而又觉得还不够,仿佛还有好多宝藏没有挖掘出来。无奈看着空白处都写满了笔记和小感想的书,我束手无策了。一瞬间的灵光一闪,立刻又去亚马逊下单了两本,五遍读罢,方才罢休。
有趣的地方自然不在这里。
有一次我把我的《围城》借给一个我的初一学生看,她翻了翻,一脸的兴致盎然,朝着她的闺蜜大喊道:‘‘你快来看!这本书的重点不在内容,而在于吴老师的笔记啊,可好玩了!看得我笑死了!’’于是乎,两个花季少女头挨着头,边翻阅边交头接语,时不时传来一阵杠铃般的大笑声。
站在一旁的我甚是无奈,心道:你们开心就好。
不过,令人有些遗憾的是,随着数次变动和搬家,我的三本《围城》都遗失了。遗憾之余,却又生出几分庆幸,因为我又得了一次机会,一次可以像第一次读《围城》那般新奇体验的机会,听听方鸿渐百转千肠的内心腹诽,也看看他各式各样的情感纠葛。就像拜访一位数年未见的故交挚友,也很棒不是吗?
还有一次,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尽是些让人似懂非懂却又不得不觉得有道理的文字,心里不由得大呼:此人甚是牛批。于是便开始了啃书之路,逐字逐句地去看,去写批注和笔记,看懂一句便在后面画个红勾,红蓝黑笔齐上阵,俨然比备战高考还要来得废寝忘食,三个晚上的熬夜竟也啃了大半。
不过,这可吓坏了我家老爸,他大概心里在合计,这姑娘魔怔了吧?半夜不睡觉抱着一本书在念念有词,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啊,此书有毒!于是寻了个时机把这书扔进了楼下的垃圾桶。
我也假装不知,因为三个晚上的睡眠不足所带来的精神萎靡确实让我对这本书有些望而却步了,果然啊,心理学和哲学不能随便碰。人还没成长到那般境界,有的书不可随意翻阅。
今天有幸在壹方城的覔书吧里拜读了在奇葩说里被圈粉的薛兆丰老师作品——《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个半小时只啃了17页,不过收获了满满五页的读书笔记,也算是满载而归了不是么?
笔记之一写到这里,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似乎已经很清晰了。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你打开了一扇大门,透过这扇门,你得到了一个与你未曾谋面的人的对话机会。你当然可以和他瞎侃几句敷衍了事便拂袖而去,谁让他的话激不起你共鸣与宣泄的浪花呢?当然了,倘若门后的人,让你有种相见恨晚,恨不得与之秉烛夜谈的酣畅淋漓之快感,又何妨与之把酒言欢,共享窗前明月光和清晨鸡啼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