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未改

作者: 白茶0417 | 来源:发表于2016-10-11 16:22 被阅读0次
乡音未改

基本从工作开始,就是一年才回老家一次。多年在外,亲情疏远估计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了。

上大学的时候,当时还没有高铁和动车,空调特快8小时,慢车要14个小时,坐火车其实成了我最难熬的时候。要是幸运买上特快,晚上上车,凌晨四点到家,家人基本晚上就别睡了,担心小姑娘在火车站被拐卖,一定早早就去火车站等着了。

我那时候更倾向于坐慢车,一个是下车时间好,不用家人一宿不睡。早上六七点下车,下车打车就回家了。另一个也是经济原因,慢车的卧铺和快车的坐票差不多价格。以前就是想着,如果以后回家坐火车只要两三个钟头,我一定每周都回去,最少也要一个月回去一次。当高铁把当时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而我也并没有回去那么高的频率。仍然是一年才回去一次或两次。

上大学时候,也有春运,不过不像这几年买票这么夸张,主要学生放假早,回校晚。加上我家也不是偏远山区,总能买到票,有时卧铺,有时坐票。有一次买到的是坐票,上了火车发现一个桌子围坐着四个人都是北京的学生,旁边站着的都是打工的农民工,不是十分善谈的我,看到都是学生,自然大家话题也就多了起来。当时足足聊了有7个小时。旁边的农民工觉得我们聊的很好玩,都十分认真的看着我们说。现在想想,那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最能聊的一次了。

如今我回家,基本就是手机看会儿书,打会游戏,然后就睡。眯一小会就到家,基本一路很安静。电子产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交流的机会少了。就好像我有中学同学的QQ群,大学同学的群,这些群是把多年不见的我们拉到了一起,实际上,可能好久都不见得在网上说一句话。偶尔大家互发感叹,感叹当初的年少轻狂,感叹岁月易逝。一个朋友,问我那个学校的,我告诉他之后,他说,同在北京,你应该经常回去学校看看吧?我算了算,有7年没回母校一趟。后来我在大学群里问大家都多久没回去,基本也都是有七八年没回去的。更有甚从毕业后就没回去过的。

今年春节回去,和往年没有太大变化。说实话我每年都很想家,总想多呆些日子,和亲戚多亲近下,和朋友多聚聚,吃小时候的小吃,去小时候的地方。梦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我老家不是偏远山区,相信只要是城市,变化都不小,尤其我像我这种十几岁离家上学,而立之年再回,十几年的时间,当初的小娃娃,如今都快上大学了吧。每年回去也就那么几天,见见亲戚朋友,也没来及逛呢,就走了,十几年积累下来,你会发现,再回去,说哪儿哪儿不知道,讲哪儿哪儿不清楚。这时候你就发现你和这个所谓的“故乡”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了。不变的也许只有乡音和故乡的味道,于是每年不管怎样,都要去吃当地有名的小吃,仿佛吃了这些,才能叫回家一样。

春节朋友圈里在晒各种全家福,我去外婆家的时候,特地看了墙上的全家福,小时候里面总有我的,自从离开家后,全家福里总是缺了我。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拍成全家福。也是我遗憾的一件事儿。外公过世也有三四年了,那是个深秋的季节。当时回去的时间算是长了,有一周左右,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和表弟表妹们天天在一起,边说着大家小时候的事儿,边帮着大人叠元宝。出殡的哪天,妈妈哭着说,你外公走了,以后你过年回来,谁给你做年夜饭啊。当时就是觉得各种伤感。如今自己体会下,才能渐渐懂得那份年夜饭的分量,因为我们这一代的亲情,就是靠着老一辈在维系。自外公过世后,几家人也总是聚不齐。

我们年轻这一代,可能常联系的也就那一两个表妹了,各自成家后,都是围绕各自的家庭,本身一年就回去一次,成家后除了要见娘家这边的亲戚,婆家那边亲戚也要跟着走,时间更是紧张,基本上就是各家亲戚匆匆见一面,放下礼物,最多坐半小时就走。外公在的时候,至少还会聚在一起吃饭,父辈喝酒聊天,我们这一辈,等着一年的压岁钱,吃饭完,打麻将的打麻将,打扑克的打扑克,男孩子拿了压岁钱出去买炮仗。离开的时候,也都依依不舍,有时候还会去舅舅或者姨妈那边住一阵子。

我是80后孩子。其实80后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通病,80后计划生育开始,基本都是一家一个孩子。孩子上学一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经过十几年的不同城市、不同生活圈子相隔,从代沟、习惯、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方面的拉锯。当你上班若干年后,有能力买房子,接父母过来可以与你一起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早已不是当初的你。这时候,父辈和子辈,又要重新从代沟、习惯、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重新适应。相信适应的这一路上,各人有各人的感悟了。

我妈妈去年来京陪我时,因为其优秀的社交能力,在小区认识的人比我认识的多太多,经常给我讲小区谁家儿媳让婆婆受委屈,谁家女婿受丈母娘气了。尤其有些过来帮孩子的带孩子的家长,可能与儿媳或者女婿之外也不善交际,在外地也没有亲戚朋友可以沟通,更没有同学可以走动,时间长了,这些老人宁愿回家乡做空巢老人。

  写了一大串,其实就是感觉假期还没过够。假期对于上班族来说太短了,尤其对于北漂来说,人家说近乡情怯,其实还没等你情怯呢,就一晃眼过去了。还没等你缓过味来呢,你又要离家了。

相关文章

  • 乡音未改

    乡音未改 已融入城市二十多年,但浓浓的乡音未改,哪怕将来鬓染霜...

  • 乡音未改

    基本从工作开始,就是一年才回老家一次。多年在外,亲情疏远估计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了。 上大学的时候,当时还没有高铁和...

  • 乡音未改

    我听到了寺院空灵的风铃声 和母亲低沉的呢喃 风轻云淡,乡音未改 我愿是故乡腼腆的河流 轻轻地流进你暖暖的心窝 我看...

  • 少时

    少小离家,乡音未改。 她叫清清 说是少小离家,清清那时已成年,说是乡音未改,安安后来学会了说“啥”。 清清知道自己...

  • 乡音未改 情意常在

    01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太阳高,空气清新好风飘。那里不单止是山,而且还是山中山。村庄座落在群山之中,周...

  • 乡音未改忆童年

    有人说,每一个人的人生就像一辆通往终点的火车,途中总有人上车,陪我们向前走一段路,然后下车离去,或许还会再见...

  • 乡音未改,我未变

    五一4天小长假,我从广州南搭高铁回家。 感受颇多。 1、广州南好多人啊!尤其是女厕所,排这么长的队。要是我是个男生...

  • 扎心语句

    少小离家胖了回, 乡音未改肉成堆。

  • 乡音未改,月已昏黄

    乡愁是离别,是聚首 是一叶之扁舟。 儿时的明月 我望着她,她映着我 是依伴相随; 离别的月明是眸光 是闪烁的等待,...

  • 乡音未改,乡情难却

    《闻乡音酒醒见示》 戊戌年腊月初七日。 昨宵偶闻远朋言, 但凭精神与酒轩。 忽梦身还桑梓绿, 又因浓醉睡醒烦。 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音未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jb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