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造的差不多了,准备开始规划室内布置。在城市里的厨房不用说都是煤气或天然气当家,可在农村,天然气或煤气还不能通到村庄,一般家庭都采用罐装液化气。使用起来和天然气或煤气差不多,只是隔了一段时间需要去液化气站换气。对于液化气的使用,总是有点忧心忡忡,电视里也时时有一些有关液化气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用电磁炉吗?农村人可舍不得用电呢,开个灯还怕瓦数太高,宁可换成瓦数小的。保留土灶?又有点不合时宜,现在的房子里哪有再砌土灶的人家啊。
对于土灶,总有份难以割舍的感情,这对于城市里人是无法体会的。儿子小时候也曾在乡下呆过一段时间,虽然他或许不怎么记事,但依稀还记得冬天躲在土灶后面那份温暖和惬意。土灶炒菜、烧饭或者炖肉,那味道和用天然气或煤气煮出来的总有点感觉不同,按照行话来说,它们的锅气不一样?!
每到冬天,田野里一片枯黄,野草、树枝等俯首可拾取,俗称打柴吧。那时还有自留地、承包地,在冬天里的那些秸秆和柴禾都可以拿回家当柴烧。稻草、油菜杆子以及豆萁柴,煮豆燃豆萁的故事在农村经常上演。听着这些硬柴在灶膛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一锅锅美味佳肴也随着出锅,有着些许的野趣和乡村特有的气息。一年四季烧的柴草不同,煮出来的饭菜味道也随着四季变换。
冬天,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季节,那灶膛是天然的烘箱和烤箱。在煮好饭的灶膛里扔进去几个土豆或地瓜,不一会儿就飘出那特有的香味。剥去外层黑不溜秋的表皮,里面就可以看到那鹅黄的软绵透着香气的烤地瓜。也顾不得什么烫不烫,也不管脏不脏,直接就往嘴里送。或许是太性急了。外层烤焦的表皮没有弄干净,时不时吃完烤地瓜,嘴上总会留下“证据”,那一圈黑乎乎的小胡子。
土豆或许是个头太小了,吃起来或许也没什么味道,在当时烤的不多,感觉淡不拉叽的不如地瓜好吃。家里大人也不多说什么,不就是烤个地瓜吗,只是提醒一句,当心不要把火弄出来,小心着火。
女孩子比较秀气,一般不会直接在灶膛里烤,就怕到时拨拉出来时惹起火灾。但她们也有注意,当然地瓜不能烤,但是可以爆黄豆。冬天天气寒冷,也没现在这样的取暖措施。除了大自然的恩惠外,一般可以有脚炉,一般是铜制或铁制的,表面盖子上有很多小眼,糊糊透着热气。里面一般放一些炭火,或许北方是炭火。南方就放一些土灶里剩下的那些还带着火星的柴禾。有稻草的也有秸秆的。有时还没燃尽,还会冒出缕缕青烟,屋子里时不时感觉有点呛人。
这时你可不能直接把黄豆扔进去,会直接烧焦。稍等片刻,等这些火星基本燃尽,尚有零星火星时,放入一把黄豆,盖上盖子。稍等片刻,就听见那些黄豆蠢蠢欲动的声音。此时把盖子打开,任这些黄豆往脚炉外面蹦。开始是偶尔一颗或两颗,过一会儿就接二连三往外蹦,把小女孩们乐开了花。纷纷找蹦在地上或身上的黄豆,那炸破表皮的黄豆,虽然没什么味道,但时很松很酥很脆,在口里咀嚼片刻还能尝到甜味。当然有心的女孩会收集起来,再加入盐巴调味,那味道就更好了。
除了黄豆,其实黄玉米之类也可爆,那就成了简易版的爆米花了……但把控火候的水平就更高了。
回想起当年冬天的乐趣,还正想在修建好的房子里造一座土灶呢。也不知道现在的泥水匠们还有几个还会这手艺呢?
2022.1.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