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读书笔记和感悟情感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王公贵族也避不开的原生家庭圈,如何跳出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王公贵族也避不开的原生家庭圈,如何跳出

作者: 不念2019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12:44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史记》,对孝惠帝刘盈很感兴趣。孝惠帝是谁,他爹是汉高祖刘邦,大汉的开国皇帝;他娘是吕太后,曾辅佐刘邦打天下,后来以太后之位,行皇帝之权。

    《史记》上写刘盈“为人仁弱”,指他虽然仁慈,但是性格柔弱,这样一个强强家庭,孝惠帝刘盈却丝毫没有继承到父母的强大和能干,刘盈怎么会是这样的性格呢。

    据史记记载,孝惠帝幼小时,刘邦已经四处征战,吕后也要帮刘邦处理各项事务。有次刘邦和孝惠帝被楚军追赶,逃亡路上,刘邦为了减轻负重,几次将他丢下车。

    后来刘盈被立为太子,也不得刘邦喜欢,几次差点被废,而吕后为人“刚毅”,性格比较强,不然也不能帮刘邦定天下,因为吕后和大臣阻止,刘盈后来还是成了皇帝。

    但是刘盈抵不住吕后的权利掌控,索性破罐破摔,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放纵,最后孝惠帝以籍籍无名收尾于历史。

    最近读到《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就想起孝惠帝刘盈,刘盈的性格,应该是受到原生家庭的严重影响。按照《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内容分析一下他,有这样的父母,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刘盈养成柔弱的性格也不足为奇了。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书里,还有个和孝惠帝类似性格的例子,英国的查尔斯王子。查尔斯王子是个“脆弱而害羞”的人,父亲对他粗暴而缺乏关爱,王子与父亲菲利普亲王并不亲近,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忙于政事,对他照顾很少,所以查尔斯王子性格里还带着压抑和不自信。

    看来,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逃不过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这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是部热销英国近 20 年的经典著作,其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名儿童心理医生,还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同时还是作家、记者,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写有多部心理著作。

    奥利弗·詹姆斯在书中讲解了为什么孩子的性格有差异,千差万别的个性和言行从何而来,同时用了很多的名人的童年经历来分析和解释。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真的认识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一 孩子的性格差异,由后天导致

    01 奥利弗·詹姆斯认为,孩子的性格和个性差异,并不是基因遗传导致

    有些观点认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受基因遗传影响,但是后来相当多的对女性的研究,说明成长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对个体差异作用很小,起作用的还是环境,最明显的,就是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因为同卵双胞胎有完全相同的基因,所以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差异,一定是成长环境造成的。

    02 成长离不开家庭,因此父母的行为举止,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

    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孩子个性都会有差别。因为教养方式有差异,比如父母受自己的性格和心理影响,对不同孩子的方式也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也会对孩子有不一样的方式;孩子性别的差异,是老大还是老二等,都会导致家长抚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孩子是张白纸,任由父母“描画”自己的人生,不同的因素,都会导致孩子之间个性的不同。

    在《左传》里有个著名的故事,叫“郑伯克段于鄢”,记载的是郑庄公的和弟弟共叔段之间的故事,郑庄公因为是难产,所以不被母亲喜欢,母亲喜欢的是共叔段,多次要求立小儿子,废掉大儿子。

    郑伯和弟弟段的成长环境不同,得到爱和教育也不同,因此两人的性格也不同,郑庄公被评为阴险狡诈,共叔段被评为骄纵贪婪。

    而孝惠帝和查尔斯王子,即使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但成长背景相似,反而两人性格里有着相同的部分。

    二 性格形成的几个关键点和敏感期

    孩子的成长,在特定的阶段会对某些线索特别感兴趣,这是生理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就像到了时间孩子要学习走路,到了时候要开口说话,这都是与关键期和敏感期有关。

    而人类的关系和情感模式,童年时也有关键期和敏感期,也至关重要,影响着我们一生。作者将它分为三大敏感时期

    01 0~6个月,自体感与自我界限,人格发育基础

    自体感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它会影响人们对自己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判断。

    刚出生的婴儿,自体感弱,没有自我界限,婴儿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他分不清什么是我(身体和头脑),什么不是我(身体以外的一切)。

    如果婴儿的生理需求得到可靠的满足,譬如对他饿了、渴了及时的回应,婴儿还需要共情,父母能调整自己来配合婴儿的反应,和婴儿做情感的交流,婴儿对生理和情感的感知,才会慢慢形成自体感和自我界限。

    在这阶段受到良好的照顾的孩子,人格发育更健全,更有安全感,能认同自己和自我价值。

    02 0.5~3岁,依恋关系,与他人相处情感模式

    这个时期,孩子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对母亲的依恋,会影响着孩子以后与他人的相处模式,包括和朋友,恋人的相处,还会影响他以后的家庭和孩子。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奥利弗·詹姆斯将它分为四种模式:

    回避型

    回避型依恋者,不喜欢和别人有亲密交往,想要自给自足,不想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他们认为其他人都是有敌意的,并且会拒绝我们。

    这大多来自父母否定式的抚育方式。孩子经常被打击,嘲讽,甚至羞辱孩子,很少得到正面的鼓励,孩子本能的“自保”,会拒绝人们的情感

    缠人型

    缠人型依恋者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是没有人想和他们那么亲密,面对缺乏亲密的情感关系会感到不自在和孤独。

    这来自于父母不一致和不可靠的抚育方式。孩子没有确定感和安全感,情感的匮乏,导致他不停地索取。

    混乱型

    混乱型依恋者,与其他两种不安全型依恋者有一些共同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是缠人型,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但是又像回避型依恋者,很难去信任和依赖他人。

    这种类型,大多是来自于父母或家人,严重的虐待或长期的忽视,造成孩子极度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但又渴望家人的情感关爱。

    安全型

    安全型依恋者,比较容易的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起亲切的关系,可以舒服自在的依靠他人或被他人依靠,既不会特别担心独处,也不会特别担心不被别人接纳。

    这类型的孩子,得到父母积极的应对,对孩子身体和心灵都有亲密照顾,感受到温暖和爱。

    依恋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可能会随着环境,养育者的改变而改变。

    03 3~6岁 是非道德感,乖顺而压抑还是叛逆而自我

    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规则感,是非感的敏感期。它决定孩子长大是会兼顾自己和他人,还是墨守成规或叛逆,孩子长大后的各种行为,都有迹可循。

    一般被分为三个类型:

    惩罚型 精神上类似于一个警察,会一直压抑自己本能,服从于规则并维护它,它来自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

    脆弱型 脆弱型良心与惩罚型良心相反,会很叛逆,不服从管束和规则。这来自于父母的忽视,长时间得不到大人的照顾,没有人监管。

    善良型 它是前两种类型的综合,对规则,既不反感,也不屈从,为人比较平和,易于相处。这来自父母对孩子,既有爱,又有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

    人很复杂,大多数人都是几个类型的混合,很少有人会是单一的类型。

    三 过去的已过去,如何跳出原生圈

    生命不能倒退,发生过的事情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以后。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证、分析童年给成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最终目的在于“生存指南”,是为了跳出原生家庭圈的“禁锢”,获得更好的自己。

    想要跳出原生圈,改变自己,最主要是通过内省的方式,而内省的核心是自我表达。

    01 跟信任的人倾诉,诚实面对

    跟信任的朋友倾诉,把一些想法和经历说出来。这是一种主动求得理解和关心的行为。

    讲述的过程,就是一种审视过去的过程,我们描绘自己,分析自己,释放自己,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有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他人的言语,可能会让我们恍然大悟:事情并不是必须这样,自已还可以有很多选择。

    02 寻求专业的帮助 客观面对

    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师,得到他们的指导。

    治疗师相比信任的朋友,会更客观,不带情绪和偏见的分析自己和过去,这样更利于我们的自省。

    03 通过创作实现内省 跨越过去

    不管是阅读小说,还是听音乐看电影,欣赏别人的作品都能让我们在有趣之余,激发我们的内省。

    除了欣赏艺术,我们还可以创作艺术,比如写作,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想法放在作品里,而且再拓宽一点,非艺术领域的创造力,同样可以获得自省,例如体育活动,自己的专长等。创作可以是增强我们对现实理解的一种方式,获得内省的一条捷径。

    不管是哪种内省方式,都需要经历多次,才能真的拨开迷雾,直达内心。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影响。如果想解读自己,处理好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审视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那么建议看看这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它一定会让你深思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王公贵族也避不开的原生家庭圈,如何跳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ue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