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闽江学院事件”
前两天,闽江学院硬生生被学生顶上了微博热搜。
因为该校发布新政策,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没了外卖,学生只能去食堂吃饭。
于是乎,大家在食堂门口,看到了一长串的队伍。有网友说,中午二十点五分下课,到下午两点上课的时间,全部浪费在排队上面。
该政策发布后,一时间,引起诸多学生及商家的不满。学生吃不到外卖,商家没了生意,这种切断他人利益的条款,怎能不引起众怒呢?
于是乎,学生和商家,发起了一场抵制霸王条款运动。有些商家,干脆直接免费送饭给学生。
此外,学生也借此机会,反应食堂饭菜价格高、质量差等现象。
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官方还没有针对此事,做出任何明确的声明。学生跟商家的抵制运动,依然在持续着。
02
“学校为何禁止外卖?”
关于学校为什么实行这项政策,校方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做了说明,是为了学生的健康着想。
也就是说,在校方的眼中,食堂是安全的,外卖是有毒的。
不过,除了这种说法以外,网上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在此之前,学校曾花费巨额费用,装修食堂,想要让在食堂用餐的学生更多,但结果,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学校眼睁睁看着钱都让外卖商家赚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干脆一刀切,下令禁止所有外卖。
我不是校方,无意去揣测校方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何在,是真的为了学生安全考虑,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但是,还是想针对这两种目的,做一个说明。
首先,如果学校真的为了学生的健康着想,真没必要一刀切,将所有外卖都禁止了。
大可采用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远离某些不健康的外卖商家。
其实,不用学校管,学生自己也有分辨能力,不好吃、不卫生的外卖,点一次,也不会再点了,大家又不是傻子。
所以说,仅从为了学生健康方面考虑,这样直接把外卖禁止了的行为,并不合理。
其次,如果是因为食堂生意都被外卖抢了,那学校的思维方式,不应该是先想一想,学生为什么喜欢吃外卖?又或者领导有没有自己亲手点一份外卖,尝一尝呢?
学生之所以不吃食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食堂吃多了,腻了,品种少,口味差。
试问,遇到这种情况,学校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想想如何提升食堂饭菜口味跟质量吗?
高校食堂跟外卖商家,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本就是竞争关系。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跟选择权利,他们懂得哪家饭菜好,哪家饭菜差。
这原本是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没想到学校食堂竞争不过对手,不是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产品,好更加吸引顾客,而是选择动用某种力量,直接把对手干掉。
他们以为没了对手,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没想到,学生却不答应。

03
“没了外卖,食堂会更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外卖如果没了,食堂只会越变越差。
因为从此往后,食堂在高校餐饮产业链上,就处于垄断地位。它不用去做任何改进,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流,简直就是躺着赚钱。
而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在获取了垄断地位后,就会丧失进步的动力,产品只会越来越差。
到那个时候,学生天天吃的食堂,才是最危险的吧。
我在上大学那会,许多同学也喜欢点外卖。但有一段时间,我们周边的外卖商家,被曝出好几家,都是黑作坊,卫生不合格。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点外卖的人,变得比一开始少很多,大家为了健康,都宁愿选择去食堂吃。
不过又有一次,食堂的卫生出了问题,一位学生在食堂吃过饭后,引起了腹泻。
当然,学校也立马做出了处理,食堂的商家关门走人。
不过那一段时间内,身边许多人一提起吃饭,不是想着去食堂,而是掏出手机点外卖。
在某一方出了事,消费者还有其他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市场环境,才是良性市场。
而如果市场中某一方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没得选了,到头来,受伤的只会是消费者。
有竞争,才会有好产品。
市场需要竞争,当然,学生,也需要多一份选择的权利。
04
最后:
我不知道校方这项政策能执行多久,但从目前的抵制情况来看,估计不久,校方就会扛不住压力,取消该政策。
可能会换一种不那么激进的方式,例如限制外卖人员进入校园之类的。
但是任何方式,最终都无法完全限制外卖的存在。
作为一所大学,我想更多的是要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而不是在食堂赚钱这件事上,闹来闹去。
一所真正的高校,比的是谁培养出来的学生厉害,以及创造了多少学术价值,而不是比哪个食堂吸引的学生更多,哪家食堂赚钱更牛逼。
学生需要外卖,作为食堂之外的第二种选择,这是他们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样,食堂也需要外卖,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不然食堂只会越来越糟糕。
大学之大,在于其自由,在于其包容。
如果一位大学生,连最起码点份外卖的权利都没有,那么我不知道,这是学生的悲哀,还是大学的悲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