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有些是我加工提炼过的,并非全部都是原文。
第一章: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于环境的结果。
我想如果人只有一个大脑而没有感官,让大脑为这个世界服务,使它成为工具,我们的痛苦可能会少很多。但我们还有感觉、心理、精神和心灵,我们必须寻找到我们自己,才不会痛苦。人的发展、人的精神必须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里成长之上的。
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第二章: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我们每次听讲座,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我们自己有所体会的那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必定是你的感觉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你的经历和心理状态相契合。
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孩子们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行程概念,然后再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接。
儿童整个发展期,我们要留意他的感觉,并在他感觉到的时候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配对上。例如幼儿在啃毛巾和梳子的时候,我们要告诉他是软和硬的概念。
第三章:创造力来自哪里
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个性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个性不是调皮捣蛋,胡思乱想,而是对世界的感受是独特的,思维状态是独特的。
第四章: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他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第五章: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
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这种压力会过分强化儿童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刺激了孩子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忽视了全部。被打骂的儿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是,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客观现实,而是受刺激后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经过他技工的世界,压力使得孩子在把握事物时产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质问题。苦难降临到了孩子头上。
分辨能力也是智力的一种体现。
思维对小孩子是快乐的事,思维对小孩子也是新鲜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表情很明显,小孩子的思维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有的小孩不用思维,被训斥,被打骂的孩子是不用思维的。他们的反应较快,好像不经过大闹。(强加会产生类似条件反射,不用思考就直接反应。)
“逗”小孩的明显结果是恶作剧,导致青少年以后“恶作剧”。逗会把孩子的心智搞乱,儿童没有机会组织自己的自我,没有机会把他看到的东西和固定下来的记忆放在一起。
成长的偶然性:小孩对大人是否关心他们非常敏感。所以当大人意识到小孩可能不被关注时,要告诉他我们爱他。二胎和多娃的家庭特别容易有此隐患。
第六章: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蒙台梭利教具:色板(搜索一下有什么其他的教具)
反复进行联系,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儿童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然后是准确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
让孩子触摸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所以要教什么是瓶子,就拿瓶子来给孩子触摸)
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
“放养式教育”: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词语表达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建立是“农村式教育” 和“放养式教育”所没办法给予的,这样的孩子他的精神从未得到过提升和发展。
用一种方法把孩子的内部注意力固定在某一个事物上。举例,教导什么是红色,拿出红色的色板即可,不能拿出一朵红色的花。这样孩子不知道到底花是红色,还是什么是红色。
教导孩子说的话必须要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教导什么是三角形时,就拿出三角形,并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三角形”,不再说别的。与此同时,还要准备能产生对比的东西。例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红色, 绿色,黄色。
木头质感的东西充满生命力,孩子们很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