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作者: 拾荒旅者 | 来源:发表于2022-12-09 20:43 被阅读0次

    如何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采纳别人的意见,是最难的。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与别人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如何面对别人的意见,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情商的问题。

    当别人和你意见不一致时,如果你沉默不语或者一味叫好,别人会感觉你没有担当,如果你直接说出你的内心想法,可能有时会坚持原则赢得道理,但是却会失去人心得罪人。

    面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学会倾听,有人提意见总是好事,我们应该学会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不要一听到别人的反对意见,就觉得这是针对你个人的。心胸不能狭窄,否则难免就成为孤家寡人了。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官渡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拥有十倍曹军之多兵力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究其原因是田丰、诅授这些人向袁绍献计献策,而袁绍不接受,视他人意见如无物,最终酿成惨败。楚汉相争,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积极听取张良、萧何、韩信的意见,做出正确抉择,最后夺取天下。而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而最终造成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所以对待他人意见,一定要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二学会以退为进,在一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很正常。如果彼此意见不能统一,不妨各自退让一步,待双方回归理智与平静的状态下再去解决其实,以退为进是一种最聪明而明智的处事方法。春秋时期的晏子出使楚国,在因为身材矮小遭到楚王的嘲讽,但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够得到楚王以上宾相待?

    原因就在于晏子使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先放低自己的身态,说明自己出使楚国的原因,再讥讽楚王无能,最后让楚王敬佩。一退一进,表面上是吃亏,实际上却是最聪明的做法。

    第三是凡事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意见,善于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唐贞观十七年,敢于直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的难过,他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段话是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评价,表示敢于直言的魏征,就是唐太宗对错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用铜当做镜子,可以让衣服穿得端正。一个人用历史当做镜子,那么他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一个人当做镜子,那么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唐太宗感叹,魏征去世之后,自己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在实际中,如果对方能够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且有着完整的逻辑思考,即使意见不对,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啊,因为这最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方案并非百分百完美的,也许可以从对方的意见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用于作为自己的方案的补充呢。

    第四是不作无谓争论。无谓的争论只会浪费时间,于事无补。春秋时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某天,有一位来访者和孔子的弟子子贡争论一年到底有几季?来人问:“一年有几季?”“四季。”子贡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三季。”来人也毫不示弱。两人争执不下,找孔子评判。

    孔子看了一眼那个人,说:“一年有三季。”来人听到孔子也这样说,于是高兴地离开了。子贡一脸疑惑,等那人走了之后,孔子说:“刚刚那个人穿一身绿衣服,就跟田间的蚱蜢一样。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三季,哪里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很满意;你讲四季,吵到天黑都讲不明白,你干嘛和他争论?”层次不同,争辩毫无意义,甚至还会降低了自己的层次,又何必呢?

    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无疑是加强沟通最好的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人都有平等交流的心理需求。

    公元5世纪,英格兰的亚瑟王经常和身边的骑士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举行各种会议,象征着人人平等,没有席次之分。而圆桌的柔和曲线使就坐者容易产生平等和谐融洽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圆桌效应”。

    “圆桌效应”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于别人沟通出现不同意见时,要因时因地地利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适当地讲求沟通的艺术,不给别人强加自己单方面的想法或建议。平等、融洽地相处沟通,有时能更助于事情的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b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