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种,站在商品货架前,买一只牙膏都要花十几分钟,比较这些商品的价格,品牌,净含量,最后才迟迟挑选出一个商品的人吗。好巧呀,我也是。
我常常们会认为自己有选择恐惧症,那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但在读完了施瓦茨(TED压轴演讲人)的著作《选择的悖论》之后,通过了解了用心理学解读人们的经济行为,你会知道自己每一种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可能你的生活会变得更高效,不再纠结于琐事。
先来看看书中都说了哪些心理作用和经济学原理。
01
我们先来举个栗子:一个车水马龙的路口两边各有一家加油站,为了增加现金周转,其中一家在广告牌上写着:
付现打折:
刷卡----每加仑1.55
现金----每加仑1.45
另一家的牌子上写着:
刷卡需支付附加费用
现金-----1.45
刷卡-----1.55
其实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除了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两个加油站的价格并没有不同,但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两种说法产生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的时候,他们会对价格十分敏感。
02
我们再来看一种重要的心理原则,如果说几件商品在价格,质量等各方面势均力敌,那个最让人感觉亲切熟悉的就会被带回家,而这种亲切感很可能仅仅因为人们在广告中多看了几次他的名字。想想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购买行为,我们常常在选购商品的时候,大部分人更加倾向于购买自己曾经在广告上看到的,或是别人口中提过的商品。
拇指规则:原先指木匠不用尺子,而直接伸出拇指测量木材的长度,比喻依靠经验或直觉做判断,又称经验法则。
03
我们再来举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例子;
假如你要去听音乐会,到达音乐厅时,你发现自己丢了一张20元的钞票,这是你还愿意付20元去看音乐会吗。
我想90%的人回答愿意。
再来看一种情况,假如你要去听音乐会,并且已经买了价值20元的门票,到达音乐厅时,你发现票丢了,无法进入会场,这时你愿意再花20块买一张吗。
这种情况下,可能多数人回答不愿意,
其实这两种假设本质上包括了这两种选择,一,花40元钱听一场音乐会。二,花了20元但是没有听到音乐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心理账户,会将现实中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里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做出不同决策。
04
当你拿到自己赚来的人生第一桶金2万块时,你的幸福感会提升20个点,但是当你再赚到两万块时,你的幸福感却不会像之前一样提高20个点,可能只有15个点。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两种选择,一,你可以稳拿100元,二,抛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可以拿200元,如果反面朝上,你将一无所获。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稳拿100元,其实从概率的角度上来讲,稳拿100元和二分之一的概率获得200元是一样的。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拿到2000元的满足感并不是100元的两倍,大概只有1.7倍。
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决定自己的收益时,我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大多数都是风险厌恶型,可是当我们面对损失的时候,一个个都极具冒险精神。
05
请将自己置身于下面的场景,如果你要去看一场票价50元的演唱会,并且你已经买好了票,需要开车一个小时,可是当你开始之前,突然下起了大暴雨,你还会去吗。可能已经有一部分的人不会去看了,可是如果这场演唱会是你花了500元买了票,你会去吗。我想大部分人还是在意这500块钱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经济学上所说的沉没成本,当你要损失的沉没成本(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越大,你就越会逼自己去听这场音乐会,因为人人都讨厌损失。
06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买了一双穿着很难受的鞋子,你会怎么处理它
经济学家泰勒认为:这双鞋子越贵,你穿他的次数越多。
如果有一天,你不在穿它,但你也不会把它扔掉。你为它花的钱越多,他在你鞋柜里待得时间就越长。
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买房子的原因是因为不想把钱再给房东,他们人为支付房贷是一种投资,而交房租则是把钱扔到窗外,我只需要支付5万元的首付,以后每月的花销(包括房贷,税金,保险等)就等于以前租房子的钱,通过投资五万块,我就可以吧以后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自己身上。为自己家添砖加瓦,而不是为房东做贡献。而且以后卖掉房子的钱远不止五万元。
其实投资房子不失为一种好的决策放方式,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话5万元买房子的机会成本。你可以用这5万元投资股票或是债券,或是用这笔钱继续深造,增加以后的收入。而我所说的这些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你想找一份好工作,同时有两家公司录用你A公司:薪酬高,但却离女朋友很远
B公司:离女朋友很近,但工资比a公司少1000元。
如果你选择a公司,那就意味着你要放弃和女盆友在一起的时间。这也就是你做决策时要面对的机会成本。
07
大家对股票都不陌生,那我们再来假设一种情况。张三持有A公司的股票,过去一年他都在计划转投B公司股票,但始终没有决定,现在他发现,如果他一年前转投了B公司的股票,可以多赚5000元,李四原本拥有B公司的股票,一年前他转投了A公司,现在他发现,如果当初他继续持有B公司的股票,可以多赚5000元。那么你觉得谁更感到后悔,
我猜是李四吧,因为他后悔的是他已经做过的事,而张三只是后悔没有采取行动。这其实叫做忽略偏见,即,人们更容易接受由于自己的忽略或不作为导致的损失,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同等损失。想想自己是这样么。
人们建立满足的标准基于四点,
已有的和想要的之间的差距,
已有的和预期之间的差距,
自己的和别人的差距,
现有的和曾经拥有过最好的差距。
想想自己是不是总是会下意识的拿自己而身边的人进行比较。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寻找自身的满足感。如果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满足,那是你继续取得进步的动力,可是往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的男朋友,羡慕别人的工作。一次又一次的使自己有挫败感。
这时你需要做的
一,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深刻医意识到选择的成本,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选择,掂量每个选择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二,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拾捡者
选择者:知道何为重要的决定,知道何种情况下不应该作出选择,知道何时寻找新的选项。
所以,你要少花些时间决定无关紧要的事,并用剩下来的时间决定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三,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除非真的很不满意否则还是买常用的那款
不要轻易被所谓的新款或改进版迷惑
不用担心选了这个,就没有办法拥有其他新东西。
四,告诉自己不后悔
生活很复杂,任何一个我们以为能改变一切的决定,其实都渺小无比,年轻时做的决定,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但谁说你现在走的路就不是最好的呢,
五,学会避免社会比较。
要学会接受现在的自己以及现在拥有的选择。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关注那些让你快乐以及让你生活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杞人忧天,自我否定。
网友评论